手机扫一下就能知道老人的基本信息
贴在老人公交月票卡上的一张邮票大小的二维码,经过智能手机扫一扫,立即出来两排文字:乔利英,84岁,娄江社区67247847,高血压,空巢老人。这张“二维码”就是社区为乔好婆私人定制的“二维码名片”。“就这短短的两排文字,包含了老人的基本信息,如果老人不慎走失,好心路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够知道老人所在的社区以及社区的联系电话,帮助老人顺利回家。”娄江社区党委书记杨建民说,不仅如此,信息里还有老人的病史,如果老人出行的时候发病,路人或救护人员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老人的疾病情况。
杨建民说,社区里孤老有36人,残疾人有132人,空巢老人有200多人。这些群体中不少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老年痴呆症,还有精神残疾等,这些老人外出后很容易“失联”。为防止这些老人意外走失,娄门街道为老人私人定制一张“二维码名片”在娄江社区开始试点,首批获得这张“二维码名片”的有11位居民。
用科技手段给老人更多“智能关爱”
娄江社区一位姓李的居民说,为了防止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走失,自己也曾制作过一张个人信息联络卡放在口袋里,但纸质联络卡容易丢失,容易损坏,换衣服也容易忘记带。遇到紧急情况,路人也不一定会翻看老人的口袋。他说,二维码名片制作精美,同时只有在老人需要的时候才能被扫描,不仅可以保护老人隐私,还能防止信息泄露。
娄门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说,以后,“二维码名片”不仅仅集存这些信息,社区还在收集老人的更多信息,如老人日常用药、药品一般放置在身上的何处,万一老人出门后突发心脏病、哮喘等疾病,便于路人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在养老、助老的“传统”领域里,新技术也大有可为。娄门街道的这位负责人说,条件成熟后,街道还会将“二维码名片”进行更大范围推广,也将集成更多的信息和功能,提供更多的养老、助老服务和项目。
“智能养老”怎么玩还需多用心思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老年人高龄化趋势加大和家庭空巢化问题突显,怎样养老、助老已成为政府和每个家庭都要考虑的事情。同时,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不少新的高科技技术或产品也“进军”到养老、助老的“传统”领域中,如社区可以对老人“全程跟踪”的“紧急呼叫器”;监测老人心电脉率的“手表”等等。这些高科技的养老、助老新事物却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究其原因还是存在着推广的难题。
城西一社区的负责人说,为社区老人私人定制一张“二维码名片”花费并不大,免费推广起来可能不存在难题,但是涉及如“紧急呼叫器”、“监测手表”、“智能手环”等,那么就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
“如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让高科技真正服务老人,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和思考。”娄门街道的负责人说。高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