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关于音乐欣赏的书,更多是从音乐评论家的角度去阐释,而这是一本作曲家的书。目的在于从创作的角度尽可能清晰地告知提高欣赏音乐理解力的基本要素。也许有创意的作曲家不可能像一个冷静的教育者一样以一种客观的方式对待音乐,但是科普兰觉得这样的冒险是值得的。因为作曲家有一些很关键的东西:一个职业作曲家如何打破他和外行之间的障碍呢?作曲家要说什么才能让音乐更完全地属于听众自己呢?《如何听懂音乐》这本书尝试着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任何作曲家都想要知道两件重要的事,事关那些自认为态度认真的音乐爱好者。1.你是不是在听所有存在的音乐?2.你真的对它很敏感吗?这些看似普通,其实都是非常中肯的问题,包括各个时代的音乐,无论是帕勒斯特里那的弥撒,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还是维拉·罗伯斯的交响曲。事实上,上述问题也是作曲家有意无意提给自己的。也不要认为作曲家的音乐直觉就一定可靠,他和听众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是他会更好地准备聆听。
因此,这本书是为听音乐所做的必要准备。
没有哪个作曲家会满足于只让你听过去的音乐。这也是科普兰为什么尝试着提供不同的观点,不仅适用于古典和浪漫主义那些公认的作曲家,也适用于活在当下的作曲家的作品。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有一种从不满足的欲望,希望了解音乐的所有表现形式,无论古老的还是现代的。他们不会把对音乐的享受只限制在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时期。另一方面,读者也许会觉得,已经有了对公认经典作品的认知就足够了。但是读了本书你会发现,欣赏亨德尔赋格的“问题”和欣赏欣德米特的类似作品还是有区别的。当然,它们有一种根本的相似性。读者不妨听听不同赋格的作品。
和一些评论家的书不同,科普兰在书中还是解释了一些专业术语,比如音乐的四个要素,以及音乐的织体、结构和基本曲式等等。不然读者就不能提升对音乐形式的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比起过去的旧版本,本书增加了两个新章节,一章是关于如何欣赏当代音乐的棘手问题,另一章是关于电影音乐与电影观众的关系。在所谓的现代音乐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之后,仍然有成千上万的听众认为它听起来困难重重。那就读读这本书吧,看看科普兰能否给你一些答案。 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