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奚保国心中涌过一股暖流,浦东山歌的传承终于有希望了。
沪剧导演
每当演出后回到农村,村民(当时称社员)们都热情地欢迎着奚保国,让他感到家乡人的温暖。在这段时间内,他开始向村民传授浦东山歌。可是,由于历史原因,奚保国被迫终止山歌的传承,令他伤心之极。
直到1979年,川沙县文化馆要创建沪剧团,馆领导亲自上门请他“出山”。到沪剧团报到后,给他的头衔就是副导演。一年多时间就排练了《碧落黄泉》、《谁是母亲》等三部大戏,除了在川沙演出外,还到市区、金山、松江、南汇等地演出。最后一场演出是在自己家乡新落成的张江影剧院,这令他感到总算可以对得起父老乡亲了。
灿烂阳光
2004年,张江镇老龄办组建“江枫合唱团”,向老奚投来了橄榄枝:“侬来,侬来,阿拉需要侬!”他们相信老奚的组织、指挥能力,一定要让他担任团长,奚保国盛情难却之下,走马上任。在他的努力下,他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合唱团,打造成在区、市合唱比赛中,多次获得二等奖和金奖。
2007年,张江镇环东村办起合唱班,村领导决定请家住本村的老奚来执教合唱班。刚开始时学员有20人,这些热情淳朴的乡亲,对于声乐技巧性强的合唱曲、在演唱上是有难度的。老奚想,何不扬长避短,教唱浦东山歌为好。于是他通过回忆,将自己在年轻时唱过的浦东山歌,一首一首地在电脑上整理成歌谱教材,发给大家学唱。村民们很是喜欢,都说重新唱起被遗忘了的山歌很是开心,有一种成就感。学唱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从20多人增加到60多人。老奚还创作了多首新山歌,教大家传唱。同时还为他们组建了“环东村浦东山歌队”。从此,“浦东山歌”开始在这里重新唱响。
奚保国知道传承浦东山歌的转机来到了,自己五十年前的夙愿有可能实现了。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将搜集的浦东山歌进行整理并谱曲,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妻子埋怨他“何苦呢”,他只是一笑了之。到2015年,他一共收集整理了45首浦东老山歌、10首浦东儿歌、又创作了5首新山歌。当他的心血变成一个个音符跃然纸上时,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
2009年国庆节,当环东村“浦东山歌班”首次演出的《问答山歌》亮相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镇领导和浦东新区文化部门一致认为,浦东山歌要传承下去,要成为张江的文化品牌。
走出张江
环东村“浦东山歌班”首次演出后,张江镇对浦东山歌的传承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之中。(待续)
通讯员 汪正刚 记者 康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