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城镇建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完成治理任务3248个 脏乱现象大幅减少 治理机制日趋完善
~~~完成治理任务3248个 脏乱现象大幅减少 治理机制日趋完善
~~~完成治理任务3248个 脏乱现象大幅减少 治理机制日趋完善
~~~完成治理任务3248个 脏乱现象大幅减少 治理机制日趋完善
~~~完成治理任务3248个 脏乱现象大幅减少 治理机制日趋完善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特定区域”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完成治理任务3248个 脏乱现象大幅减少 治理机制日趋完善
  □记者  陈宗健              

  本报讯 为全面巩固和提升“世博会”后市容环境管理水平,本市从2013年起,围绕老旧小区周边、集市菜场周边、轨交站点周边、医院周边、学校周边等市民日常生活居住出行的集中区域,开展了“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是该计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底,市市政市容联办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治理情况开展了测评,结果显示三年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治理任务基本完成。截至2015年12月,全市17个区(县)共完成“特定区域”治理任务3248个,其中,原设定的3164个计划数完成3041个,达标率96%,各区县又自我加压在计划数之外完成了207个。

  二是环境实效显著提高。全市“特定区域”环境治理实效评分为79.93分,接近良好水平。与2013年上半年摸底时的73.02分相比,三年内累计提高了6.91分。其中,原先最差的菜场内外环境提升幅度最大,实效评分提升了7.87分。各区(县)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保障实效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经过三年治理,学校周边、医院周边、轨交站点出入口周边三类环境达到良好水平,菜场内外环境、旧居住区内外环境这两类环境达到尚可水平。

  三是脏乱现象大幅减少。通过三年治理,大面积解决了困扰市民的脏乱问题。本次测评共发现3101起脏乱事件,较2013年同口径减少38.5%。其中菜场内部,摊外摊减少了58.1%;菜场外部,无序设摊减少了68.7%,菜场门面商铺跨门营业减少了42%;轨交站点出入口周边非机动车无序停放减少了72.5%;学校周边商铺跨门营业事件量减少了71.6%;医院周边无序设摊减少了36.4%;旧居住区内生活垃圾散落、乱设摊、地面坑洼和各类设施损坏等现象都有明显减少。

  四是治理机制日趋完善。各区(县)、街镇在治理过程中,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制定治理方案,精心组织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紧逼督办机制。依托领导重视,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推进治理,结合“创卫”、“创文”等工作,借势借力,通过落实责任,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深入推进;形成了条块联动机制。充分依托市政市容联席会议平台,落实两个“整合”,即整合管理目标,把“特定区域”治理目标与无序设摊治理、违章建筑拆除等其他管理目标进行整合;整合管理资源。把各条线、各块的管理资源,甚至市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筹安排,做到事半功倍。通过平台协调解决难点,反馈督办结果,形成条块联动的有效运行体系;形成了市场运作机制。通过聘请社会第三方专业服务队伍,对菜场、轨交站点等特定区域周边环境加强固守,有效提升了已完成治理的“特定区域”的巩固率。通过聘请第三方巡查队伍,增强了区域的问题发现能力。

  三年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全市目前尚还存在部分屡经整治仍未达标的单元,部分“特定区域”还有回潮反复的风险。为此,市绿化市容局正在全面梳理,将上述薄弱区域纳入下阶段市容环境短板问题的治理计划之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农村改革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业主变多了 租客变少了
百万北斗敬老卡免费送项目启动
本市“特定区域”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居委干部上门宣传垃圾分类
往日的熏天臭气“一去不返”
东方城乡报城镇建设A08本市“特定区域”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2016-01-19 2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