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安岳、青神、射洪、盐亭等地调研发现,电子商务已成为吸引农村人口就业的又一重要渠道,“互联网+”正在农村掀起创业高潮,但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和物流发展滞后却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电商正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新途径
四川青神县汉阳镇小三峡村的刘成均,现在的工作就是坐在轮椅上,手里抱着电脑,“砰砰”的敲击键盘。刘成均说,他现在是3家淘宝店的客服兼美工,每天从早到晚都忙个不停。
刘成均今年30岁,十年前务工时不慎从高空坠落,导致高位截瘫,一直赋闲在家。去年11月青神县电子商务协会组织了第一批共35名残疾人电商培训,刘成均便是其中之一。
“现在农村电商发展这么快,人才需求很大,发展残疾人来做电商是最合适的。”协会秘书长郭志义说,“残疾人特别‘稳定’、‘上心’,在其他行业没有竞争力,但电子商务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这正是他们的优势。”
据了解,第一期培训35个人都是青神县农村里的重度残疾人,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电商培训后,有的自己开店,有的帮人管理,绝大多数都有了自己的新职业。
目前青神电商协会正在着手准备第二期残疾人培训,让更多农村残疾人加入到这一行业当中,既帮助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让他们找到生命的价值。
青神县瑞峰镇中岩村28岁的吴勇智只有初中文化,当兵退伍后做了5年厨师,日子却依然清贫。后来小吴自己养起了土鸡,并利用时下最流行的微博销售。由于语言俏皮生动,土鸡生态味美,“眉山小吴土鸡”一下在网上火了起来。目前,吴勇智的土鸡一年销售超过10万只,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购买了一辆小轿车。
“小吴内向、还有些结巴,以前找对象困难,但现在不少女孩都主动追他。”青神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藤薇介绍,小吴的成功带动了很多农村青年,纷纷加入了农村电商创业大军。
据青神县商务局副局长鲁成洪介绍,青神县20万人口,有80%是农村人口,但目前已聚集了500多家网店,直接从事电商就业的2500人,今年以来新增了500人。
在安岳、青神、射洪、盐亭等地发现,电商正成为当地农民就业、创业的新途径。据了解,今年年初,四川安岳、仁寿、资中等县被列入“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
农村电子商务仍受多重因素制约
尽管电子商务使得部分农村地区就业传统发生改变,但农村电子商务要真正发展、带动更多农村人口就业,仍面临人才和物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要发展电商,主体还是要靠人,没有人才,电商又怎么发展呢?”遂宁市射洪县常务副县长蒋勇说。
在射洪县金家镇云霄村,该村常驻人口中,几乎清一色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金家镇党委书记赵汝义说,镇上近3万人的户籍人口,目前在家的只有几千人,且多是40、50后,老龄化、空心化十分突出。
然而,即便在有年轻人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高端技术人才匮乏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鲁成洪说,青神县一家销售腊肉香肠的网店,出12000元高薪聘请网站运营和美工人员,但仍难以招到合适的人。
许多基层商务工作者认为,农村地区条件艰苦,难以留住高学历的技术人才,因此农村电商带动的就业往往比较低端,这就限制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安岳县是四川7个“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示范县”之一,柠檬产量占全国的80%。安岳县柠檬商会会长谢培强说,尽管该县柠檬产业十分发达,电子商务也在做,但大部分企业仍只着眼于线下,线上销售并不多。
安岳县龙台镇鑫柠乐果业公司总经理蒋雄介绍,目前公司做了一个网站,但仅仅是对企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不能展开销售,要接受电子商务这种新兴业态仍需一个较长过程。
“现在对于电商这一块,往往是政府和领导比较重视,但农户、合作社、生产企业本身却比较忽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因为不太懂。”谢培强说。
物流发展滞后也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毫无疑问,物流水平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带动农村人口就业的重要方式。”四川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处长苏代林说。例如,在金家镇购买网上商品,但要取件却必须要驱车20公里到达县城才能提取。
据了解,目前四川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物流很难达到乡镇一级,村一级就更难,还只停留在抵达县城一级的水平。仅有包括青神在内的几个“电商进农村国家示范县”有着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但即便是示范县,物流到村仍很困难。
发展农村电商需破人才和物流瓶颈
开展农业电子商务,需要农民卖家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同时又要掌握一定的农业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了解农产品特点和市场行情,并能在网购客服中及时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这是农村电商在产品“外销”上的最大挑战。此外,从网购方面而言,农村地区有电脑的家庭不是很多,懂得网购交易的人更少。要实现农产品的外销,既要开发市场,又要维持运营和提供售后服务,大多数农民的能力和精力根本达不到。
许多农村电商企业对人才十分渴望,四川多地都展开了“电商学院”的人才培训。许多县基层干部和农村电商都呼吁,应当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训力度,投入资金让更多学员到先进地区交流学习,少理论、多实践,对工作感到枯燥的当地年轻工人是理想的培训对象。
苏代林认为,要在农村把电商做起来,除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训力度外,首先是要调动打工返乡人群、大学生村官、农村商户,这些人对网络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也很愿意借助网络来发家致富。就如很多农村电商所坚持的那样,利用村镇的门户网站吸纳当地人成为网络村长,并借助这些人进行落地营销,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农村电商网络。
据调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逐步遍布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条件已经趋于成熟。然而,在不少农村地区,没有村级电商服务点的情况比较普遍。建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农民参与网购或从事电子商务创业、促进地方农副产品营销、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有利于鼓励和扶持农民创业、增收致富。农村地区往往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因此在农村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点,重点是打通物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好网购包裹配送和快件收取问题。
苏代林、蒋勇、谢培强等人认为,解决农产品电商物流难题,一是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二是全面优化农产品物流网络。应从供应链管理的思维出发,优化农产品物流路径和节点设计,并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加工、包装、库存、配送等环节统一制定实施符合现代物流技术的标准,有效提高物流的效率;三是探索创新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当前,不少企业对农产品电商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政府应对其进行积极鼓励,出台税收、金融方面的专门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