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国内旅游达36亿人次,其中18亿人次在乡村,农民直接接待的至少在6亿人次以上,也就是说,每年国内游的一半人次是到农村。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收入提高、转变农村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国人旅游和生活质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相比较传统的文物景区旅游(如故宫、十三陵)、自然风景区旅游(如黄山、泰山),乡村旅游对规划的要求更高,道理很简单:文物和风景区本身就是旅游景区,而乡村旅游则是把本来不是旅游景区的地方改造成旅游景区。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规划式发展并不都尽如人意,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其拍摄地现在乡村旅游搞得比较好的,如黑龙江雪乡、北京门头沟灵水村(“举人村”)都有规划在其中,而有些如陕西子洲县王阳洼村则规划甚少。
乡村旅游要想得到更好更持续的发展,具备严格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基础条件。目前,我国很多乡村旅游资源通过承包的方式进入私人手中,变成民营的形式。这种投资形式,好处在于能最大程度地吸收社会资本来参与和投资乡村旅游产业,但同时也会带来弊端,如过分甚至单一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服务和社会效益。因此,乡村旅游要想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服务标准、餐饮和住宿标准、景区收费标准、考核标准、举报网络设置等等。
乡村旅游需要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目前,我国每年有6亿人次的乡村旅游人员是由农民直接接待的,虽然没有统计接待这6亿人次的农民到底是多少,但想来这个数据不会太少。多少年来,我国农民的主业一直是务农,并不会旅游接待。大多数农民事先也没有进行过旅游接待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农民的旅游业务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
提升服务还需要对乡村旅游进行一些项目和关联旅游产品的设置。陕西子洲县王阳洼村之所以旅游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更多的附属活动,游客在看完几个窑洞后就只能离开,留不下自然就产生不了更多的旅游收益。事实上,“爸爸去哪儿”到一个村子里进行拍摄,带来了明星和萌娃效应,这对当地的旅游是个很好的契机。但光有这个契机还不够,要在这个契机之上,按照旅游的规律来进行演绎创造,以此来带动和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