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农技推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7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番茄灰斑病
  (接上期)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或农事操作传播。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7~32℃;最适发病环境为日平均温度18~27℃,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莲座期至采收期,发病潜育期3~10天。菌丝体发育最适温度为20~26℃;孢子囊形成和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20℃,侵入适温16~20℃。在黑暗条件下产孢量多且快,光照对孢子囊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孢子囊和卵孢子的萌发均需高湿条件。

  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番茄灰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4月中下旬至9月间,常年春季发病重于秋季,年度间早春温度偏高、多阴雨、光照时数少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排水不良、与感病寄主间作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偏氮施肥的田块发病重;管理上早春保护地栽培温室和大棚内关闭时间长、空气流通不良、湿度过大的发病重。

  【防治措施】

  (1)精细整地:畦面应做成鱼背式的深沟高畦,确保浇水畦面不积水。在雨季前,抓好温室、中棚四周清理沟系,防止雨后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和棚室内湿度,控制发病环境。

  (2)加强栽培管理:通风换气是调节大棚空气湿度、抑制病害的重要手段。

  (3)采收时及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果及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减少初侵染源。

  (4)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5)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防治2~3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必要时还要增加喷药次数。

  绿色防治用药:可选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爱苗)2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30~50克);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拿敌稳)3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5~35克);30%氟硅唑微乳剂(世飞)3000~5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15克);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3000~4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5~35克);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捷菌)1500~2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75克);18%戊唑醇微乳剂(安盈)1500~2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75克)等喷雾。

  常规防治用药:可选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5克);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M-45、山德生)600~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25~150克)等喷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越夏蔬菜注意防治落花落果
番茄灰斑病
夏季高温期如何种蘑菇
种植大棚茄子四要诀
西葫芦如何嫁接
东方城乡报农技推广B07番茄灰斑病 2014-07-10 2 2014年07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