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农办副主任魏会军称,县里汲取去年的教训,今年开始要求流转者提前上交一定的保证金,放到乡镇财管所设立的专门账户,一般是每亩200元左右。既能保证农户权益,又防止把矛盾风险全部推给政府。
“像近两年连续干旱年景,谁种都没什么效益,企业、种粮大户都亏不起。”唐以文建议政府牵头,由财政、保险和流入者三方共同出资设立风险基金;另外,农业保险要改目前的“假保”为“真保”,下决心破解认定难、赔付难、标准低等问题,有效防控种田风险。
稳定市场价格,发挥好“托市”作用。种粮大户们坦言,现在种粮效益低,一方面流转费太高,人工、农资等成本节节攀升;另一方面稻谷卖不出好价钱。监利、随县等地多位种粮大户向记者反映,去年托市启动较晚,他们的粮食大量以每斤1.1元贱卖,托市效益大量被粮贩子和收储企业赚取,卖“义气粮、关系粮”现象普遍。
周成山的105多万公斤中稻则大多以每斤1.1元卖掉。“1.35元每斤的托市价是7月下旬出的,真正实施拖到了10月底,那时候粮食早就卖光了,钱都被有关系的粮贩子赚走了。”周成山相当痛心。
贺雪峰表示,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有一定的内驱动力,这股来自市场和农村发展的动力需要更加明确细化的法规引导规范。国家应尽快制定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法规,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土地流转切莫冒进、贪大求快,要以市场调节为主,鼓励农户之间中小规模流转,单户流转规模宜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适度的规模;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监管,保障农村社会稳定。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