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要有良好的氛围,甚至存在“趋同”心理。如果社区图书室藏在深闺人未识,里面根本就没有读者阅读的话,其他人即便有想在这里阅读或借阅书籍的心理,在“凄凄惨惨戚戚”的现实环境内,也会降低他们的参与热情。相反,如果前来读书、借阅者门庭若市,形成一种“潮流”,情况可能会大有改观。
社区图书室不仅是读书的地方,也是居民间交流的平台,其作用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取代。就像旧时的茶馆,不单单是一个喝茶的地方,还可以是信息的集散地,就是这样,在人们的参与下形成了一种核心凝聚力,这种力量将有着不同喜好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社区图书室也一样,我们可以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让它成为给居民提供信息服务和彼此沟通的一个平台,方便居民读书学习。
要想改变其利用率低的局面,首先要做好充分调研,了解不同居民的阅读喜好,图书室内所摆放的书籍不能只讲数量而不管读者需求,它不是图书收藏室,也不是摆设。可以考虑与“高大上”的综合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合作,充分利用这里的资源,不定期从那里引进书籍。同时,对休闲、养生、各类期刊等居民比较喜欢看的书籍,要保证定期更换,以便吸引读者。
对于市民来讲,阅读时间相对有限,所以,要想提高社区图书室的使用率,让更多居民参与其中,就要在保证基本开放时间的前提下,采取“时间自治”的管理办法。只有管理上更科学、更贴近群众,才有可能给社区图书室带来转机,从而让更多居民参与到阅读中来。谢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