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专题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0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环境保护制度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但是,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的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我国畜禽养殖业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部分地区养殖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加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大量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并进入循环利用环节,导致环境污染。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畜禽养殖业COD、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1268万吨、106万吨和1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1.9%、21.7%、37.7%,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6%、38%、65%。近年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显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有所上升。可见,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已不容小觑,攸关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攸关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

  畜禽养殖业环境问题也已经成为妨碍产业本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粪便、尸体、废水等废弃物处置不当,将恶化生产环境,大量病原体、高浓度恶臭气体、粉尘等,都将严重危害畜禽健康,甚至导致疫病,直接威胁生产安全,导致经济损失。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颁布之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上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这是妨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妨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性、制度性问题。长期以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无法可依,仅有的原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效力有限;此外,部门规章也无法协调更多力量、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水平的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畜禽养殖业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环境设施建设、推进种养结合、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入手,提高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金鉴明(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国务院发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用法律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以环境保护制度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发展
疏堵结合破解畜禽养殖污染难题
东方城乡报专题调查B04以环境保护制度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发展 2013-12-03 2 2013年1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