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体弱多病的婆婆需照料,下有智障儿子要看护,而且一做就是十数年,这是常人不能坚持的事,家住浦东凌三小区的外来媳妇李宪英却默默地做到了。对此她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这是我的分内事”。
悉心照料体弱多病的婆婆
今年50岁的李宪英是河南新乡市居民,家里兄弟姐妹有八个,她排行第六。1978年高中毕业后,李宪英便在她父亲工作的交通局下属三产烟酒店里干了五年,后又先后在市里的机床厂、振动设备厂搞销售。在业务往来中,与年龄相差3岁的丈夫高某结缘,并于1994年5月结了婚。
当年10月,高家四兄妹从塘桥动迁到东明地区,李宪英和她丈夫搬家到凌三小区,她婆婆就一直与他们同住。当年已60岁的婆婆体弱多病,每周都要去好几个医院看病治疗。李宪英就用自行车、电动车陪着婆婆去就医。
为了确保老人饮食营养,并让老人开心,李宪英每天都动足脑筋服侍到老人满意为止。一年四季,她总是把老人的冷暖挂在心。天热时,及时为老人打开空调;天气转凉了,就经常带着老人到澡堂洗澡。近两年,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她的心脏病、糖尿病等病情日趋严重,李宪英始终坚持如一地精心护理,老人几次住院都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转危为安。特别是去年10月初,老人因低血糖昏迷住院半个月,她每天去医院为老人护理,不停地帮老人揉双脚、换尿布。婆婆担心没钱住院治病,她便安慰说,“没钱不要紧,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治病!”
苦练针灸推拿术照顾智障儿子
除了常年照料婆婆,让李宪英操心的还有她的小儿子高琛。高琛1997年出生时,因引产不当被羊水呛着,二三岁时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人瘦得皮包骨头,成了一名智障患儿。为了让小儿能恢复正常,李宪英特地到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费学了两年针灸、推拿技术,边学边医治她的儿子。这几年,李宪英坚持每天送儿子到上南辅读学校学习。
为了补贴家用,李宪英还挤出时间送了十年牛奶。她负责的杨思块每天要送200瓶牛奶,凌晨1点半就要赶到杨思,分送牛奶需花4个小时。白天只要客户来电,就得随时随地赶过去收费,有时只得带着小儿子一起去。粗算下来,李宪英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身心感到十分疲惫。去年暑天的一个早晨,她骑自行车送小儿子去学校,骑到杨思桥边时,因为太过疲惫,车扶不稳两人一下子摔了下来,幸无大碍。她的丈夫和大儿子闻悉后,坚决让她辞去送牛奶的工作。懂事的大儿子说,自己也有了工作,可以贴补家用,妈妈不要再这样操劳了。
当好志愿者还要为“大家”
李宪英的无私爱心,不但给了家人,也播撒到了社区“大家”。她是小区客嫂俱乐部成员,积极参与民主自治管理;当楼组长有七八年了,后来因为家务事实在忙不过来才让了出来。现在她是一名小区志愿者,夜巡、值班都没拉下,遇到小儿子在家不方便,就带着他巡逻;遇到婆婆看病,便和其他志愿者换班;社区的慈善捐她也积极参加,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她说捐50元也是一片心意。居委干部看到这样一位既有爱心又吃得起苦的外来媳妇,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上门关心,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