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爱兰
“老舅妈工作站是你们的家”
走进闵行区浦江镇老舅妈工作站,粉色的窗帘、粉色的墙壁,一股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一排锦旗告诉来客,这个“家”的工作成果累累。
闵美娟就是这个家的“主人”之一。市明星老舅妈柏万青2009年第一次到浦江指导工作时,就认下闵美娟为徒,闵美娟也立志要像师傅那样,做社区居民的“老舅妈。”她年龄虽比柏万青小一些,但也是经历云南“八年抗战”的返沪知青。在知青生活中,她当过农场工、连长、指导员,在学校里教过书。1978年返沪后当过村里妇女主任,当过房管部门的领导。2008年,退休了的闵美娟进浦江司法预调中心,2009年区妇联成立老舅妈工作站,她成为了一名“老舅妈”,随后负责起工作站的日常工作。
闵阿姨告诉笔者,她们8点前就来到工作室做准备工作了,烧好开水,为来客准备茶杯,把凳子擦得干干净净……这时电话响了起来。许多人遇到家庭纠纷都喜欢打电话或上门来求助。闵美娟总是对他们说:“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有什么委屈,有什么事尽管说。”
“走对了门,找对了人”
翻开老舅妈工作室最近两年的工作记录,几个厚厚的本子记录着她们的工作历程。闵阿姨说,去年3月初,一名叫李红的外来妹找到闵行区妇联哭诉,她与本镇居民小诸结婚生子,但丈夫不务正业,沉迷赌博,而且还有婚外情。李红恳求妇联同志帮忙劝其老公回家。区妇联马上与浦江镇老舅妈工作站联系。闵阿姨接到信息后,立即上门做双方的工作,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小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此后,小诸又对原先承认的过错矢口否认,仍然夜不归宿,与第三者保持关系,导致夫妻关系矛盾激化。闵阿姨和其他两位老舅妈再次上门劝说,并联系志愿者方莉律师一起做工作,在法理情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一个濒临解体的家庭重归于好。李红拉着几位老舅妈的手说:“我是走对了门,找对了人,谢谢你们!”
“为了社会和谐,再苦再累也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心理咨询师、律师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加入,“浦江老舅妈”工作站在居民中的影响力越来越高,老舅妈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诸如赡养老人、婆媳关系、恋爱矛盾、债务纠纷、房产纷争……为了方便老百姓,闵美娟等老舅妈们还在每周六接待群众。每次接到“案子”,老舅妈们总是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接待前两天把律师、志愿者、当事人一一联系安排妥当。面对个人生活作息完全被打乱,他们毫无怨言地说:“只要领导信任,群众需要,哪怕再苦再累也值得”。老舅妈面对的都是来自百姓中的不愉快的事例,有时调解的对象当着老舅妈的面争吵,甚至还在工作室里拍桌子,甚至互相动起手来。但老舅妈们还是耐心帮他们分析矛盾的症结,找出双方的长处与短处。让他们冷静下来,找自己的缺点,回顾对方的优点。老舅妈周佩芳说:“无论来的人怎样怒气冲冲,我们都用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清茶,经过调解后,矛盾得到了化解,离开的时候都变得心平气和了。”
据统计,光在2011年内,浦江老舅妈共接待咨询2691件,人数3909人;申请调解1396件,调解成功1303件,调解成功率93%,形成调解协议书436份,涉及金额431万余元。
“我们的老舅妈,真好”
闵美娟说,有一次塘口村的一户村民,兄妹之间为房产问题大打出手,还拨打了110电话。民警接警后把案子转交到了调解室,在调解过程中,老舅妈们向当事人反复讲政策,谈亲情,派出所领导也亲自参加调解,事情终于得到化解。
老舅妈工作站的同志,都是一些百姓信誉度较高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他们从2009年9月10日以来,始终以“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沟通心灵、减少困惑,减少上访”为宗旨,化解了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家庭矛盾与邻里纠纷,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社区居民老张说:“我们的老舅妈不帮和尚,不帮施主,处理事情公平合理,真好!”
因此,闵美娟工作室深得上级领导的信任和当地老百姓的拥戴,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的巾帼文明岗、浦江镇2010—2011年度信访工作优秀班组,闵美娟被评为闵行区“十大明星老舅妈”、闵行区“世博平安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