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倌到鸽子王
黎新亮,排浦镇昌王村人,是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在广东及家乡来回奔波多次后,他最终于2012年决定返乡创业。黎新亮说:“刚开始身上也就几万的积蓄,全部投入到养猪产业里。”养猪致富是李新亮最初的梦想,养猪高峰时,他的猪场曾有120多头肉猪。
一次偶然的机会,黎新亮从网上发现养殖鸽子成本低,效益更高。经过详细考察,黎新亮改变了初心,放弃养猪,改养鸽子。2013年6月,黎新亮先后从儋州长坡、红岭和白沙邦溪等地引进了500对种鸽。
黎新亮告诉笔者, 刚开始养鸽子时,不懂养鸽技术,唯一的办法便是看书,从书本上学习养鸽技术。第一年经常是手忙脚乱,从饲料配方到雏鸽防疫、成年鸽子防病等技术,每一项他都要学习。他边学习边实践,逐渐精通了养鸽技术。现在他只要从鸽子粪的颜色、稠稀程度和气味等,就能判断鸽子的健康状况,从而及时预防疾病传染,保证了雏鸽正常生长。目前,黎新亮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鸽王”。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作为昌王村委会老村村长,黎新亮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养鸽致富后,他常想的是如何带领村民共同富裕。2016年10月,在排浦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黎新亮带头成立了鸽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镇政府投入资金18万元加强养鸽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当年吸纳44户贫困户入股。
“贫困户在基地务工,一天的酬劳为70—80元,一个月有2100—2400元收入,一年下来基本可实现脱贫。”该镇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通过“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合作经营模式,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此外,镇政府还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年底有分红。目前,鸽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帮助排浦镇昌王、南华两个村委会61户贫困户圆了致富梦,随着加入鸽王养殖合作社贫困户的增多,今年镇政府又投入20万元将基地鸽舍扩建到1000平方米。
黎新亮告诉笔者:“目前基地鸽子存栏量有2万只,按照计划,今年底养殖规模将扩大到3万只,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杨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