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支撑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美国农业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除了得益于其广袤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少地多的优良先天条件之外,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单元的家庭农场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到2016年底,美国农场总量为206万个,经营土地面积达9.11亿英亩。据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Warren Preston介绍,在美国农业多元经营主体中,采用家庭经营方式的农场占绝大部分,比重高达98.7%。可以说,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的核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社会化服务以及协会组织,均是围绕家庭农场相伴而生,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也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进调整。由此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相关服务组织为支撑、政策支持为保障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支撑着美国农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着明显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人口老龄化加剧,美国家庭农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表现出比较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一)家庭农场总量减少、规模扩大。
美国农场数量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点,随后保持下降态势。其背景是:美国经济从大萧条中缓慢复苏,非农就业恢复增长,在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农业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不断下降,在“一拉一挤”的相互作用之下,越来越多的农民退出农场经营。
(二)家庭农场多元分化、集中度日渐提高。
美国家庭农场形式多样并呈多元分化趋势,在小型农场逐渐大型化发展的同时,大型农场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服务局介绍,美国将农场分为四大类:小型家庭农场,农场年收入低于35万美元,占农场总数量的89.7%;中型家庭农场,农场年收入在35万美元和100万美元之间,占比6.1%;大型家庭农场,农场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占比2.9%;非家庭农场,采用非家庭经营方式的农场,占比1.3%。
(三)土地出租增速较快、租地农场更为普遍。
从美国历史情况来看,农场主耕种自己所有的土地居多。1964年农场主经营自有土地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点,约占农场用地总量的三分之二。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老龄化人口增多,一些农场主退休之后,子女不愿接班从事农业;一些农场男主人去世之后,女主人没有能力继续经营农场,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出租。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到2014年底美国农地出租的比例高达39%,特别是用于种植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土地出租比例超过了50%,种植水稻的土地出租比例甚至超过了80%。现阶段美国家庭农场中,自己拥有一部分土地并租赁一部分土地的租地型农场越来越普遍,所占农场数量的比例从1935年的25%提高到了2012年的54%。美国水稻生产者联合会负责人预计,土地出租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租地农场还将进一步增多。
●普通农户能支撑我国农业未来吗?
目前,我国普通农户有2.6亿,其中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有2.3亿;家庭农场有87.7万个,其中在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达44.5万个。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普通农户和家庭农场发展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从长期趋势来看与美国家庭农场发展颇有相似之处。
(一)农业人员数量下降、土地流转速度加快。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以农业收入为主的普通农户数量快速增长。据全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非农户和非农业兼业户数量从2009年的3993万上涨到2016年的4698万,7年时间增加了700多万户,平均每年增加100万户。从三次产业就业角度来观察,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下滑速度明显,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69.6%,下降到2000年的50.0%,再继续下降到2016年的28.3%,每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绝对数量每年减少1000万人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加速流转,2016年底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5.1%。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农村土地流转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为家庭农场的增长创造了前提。
(二)家庭农场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从纳入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来观察,2016年总量为44.5万个,比2015年的34.3万个增长了30%;平均经营土地面积增长,从2015年的151.5亩增加到2016年的215.1亩,扩大了63.6亩。从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规模来分析:经营土地面积50—200亩的小型家庭农场,占总量的63.2%;200—1000亩的中型家庭农场,占总量的34.3%;1000亩以上的大型家庭农场,占总量的2.5%。其中,大型家庭农场增速最快,比总体增速快9个百分点。
(三)家庭农场市场化、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家庭农场经营风险增加,倒逼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培育和推广,追求更高的产业增值收益。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从主要限于农业生产环节逐步走向多元化经营,从粮经结合、种养结合,再到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占比达到10.6%。据农业部对全国3000多户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的跟踪监测,家庭农场的年平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左右,劳均纯收入近8万元,不仅远高于普通农户收入,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场主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
虽然我国同美国的国情、农情有很多不同,在人均占有土地的资源禀赋方面存在天然差距,但从农业人员减少、土地流转加速、家庭农场规模扩大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变化符合全球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的演进趋势也高度吻合。当然,相比于美国、欧洲家庭农场的数量减少、规模不断扩大的质量提升阶段,我国尚处于普通农户平稳退出、家庭农场数量快速增长与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数量扩张阶段。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