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端午的艾草
  □胡国良

  花草,能够走进人间节日、被赋予特定意义、又得以广泛使用,是花草的幸事。

  然而,并非所有花草都如许神通广大——大凡,纵使指陈民俗的花草,也以单色调居多:或以花色取胜,譬如上元节的牡丹;或以花语取胜,譬如情人节的玫瑰;或以时令取胜,譬如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唯艾草,长袖善舞,裹挟姿容、馨香、蕴含,在端午的大地上招纳百福!

  艾草,在时间的深处,荡漾着《诗经》的祥静:“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即陆生皤蒿,俗呼艾草是矣;艾草,在历史的深处,携带着孟子的仁心:“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杏为医家之花,艾乃医家之草。

  书上说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的叶子细小,叶厚纸质,上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绒毛;采来,阴干,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质地以陈年者为佳,灸百病;“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全草入药,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

  《尔雅·释草》赋予艾草一个水火兼容的名字——叫冰台,很诗意。“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意指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艾承其下;炙疾有奇效,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乡下居住的时候,到处是艾草,尤以河边坡地为多;风一吹,起起伏伏,低处在荡漾,高处在摇曳。相偎的野花开了一点点,躲在艾草丛里,影影绰绰,梦幻一样。似乎听见脚步,知道了我的到来,野田里的艾草,竞相挺直腰身,往前探呀探的。倏然停住脚步,俯身在一片艾草上,贴上耳朵,想偷着听听艾草的悄悄话;这时刻,艾草却不说话了,只把一脉细微的清香送过来,沁入我的肺腑。

  人整天带着肉身行走,可对肉身的了解无法透彻;今天头痛,明天脚痛,不知道身体里经脉的玄机。但,一枚叶艾一定知道——它看我一眼,就能看到脉络里去,通透、深彻,毫不含糊。

  老中医告诉我: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用艾叶晒干,捣碎如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温通气血;或染麻油引火炙疮,至愈不痛。

  采艾也特别,需要趁着露水;特别在端午节这天,乘着露水采来,药效最好。用艾叶阴干后熬汁泡脚,可治疗受寒型感冒,有火降火、有寒驱寒;虽然反复用艾水泡脚的过程有点繁琐,但如果你在乡下得了重感冒,又是晚上,没地方看医生的时候,这个办法你就非用不可了。

  乡下洞悉艾草功效的人很多,我母亲就是其中一个。她常常把晒干的艾草烧成灰,涂抹在身上,去野田里干活,据说这样蚊虫不叮咬。我儿子出生后,她亲自到野外采来大量艾草,晾干、揉碎,为他缝制馨香的艾叶枕头,说是艾叶枕有安眠助睡的功效;果然,小儿夜夜好睡不哭闹。

  艾水洗澡,更是乡村诗意在端午的绽放——看一个小孩子在浴盆里扑腾,水花四溅,淡淡的清香弥漫,小脸儿笑得花骨朵一般。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回放乡居景象,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洒雄黄水,以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避邪祛鬼。“手执艾旗招百福”——摇曳的艾草,成为民间求吉祥的“灵符”,在万家门口青青蓬勃!

  艾,音爱,带给人间都是福——上次,一位书法家朋友告诉我:印泥,是朱砂、朱镖、艾绒、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调和而成的;日前,一位写文章的朋友对我说,她刚刚在森林公园采了艾叶回来,准备包团子呢。

  总觉得,艾草像少女,轻盈可人。有些人,一辈子最好不相遇;而艾,这辈子一定要遇上一回——还要在故乡的大地上,乍然相见才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周
   第A03版:人物
   第A04版:倾诉
   第A05版:初恋
   第A06版:艺林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健康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综合
   第B03版:视点
   第B04版:图说
   第B05版:旅游
   第B06版:浦东
   第B07版:科普
   第B08版:副刊
端午的艾草
吟诗咏词话中秋
我在窗前想起了你
八月中秋吃“塌饼”
如果可以,我要重新认识你
想要去看海
东方城乡报副刊B08端午的艾草 2016-09-02 2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