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谈农业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谈农业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谈农业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谈农业创新~~~
2016年03月1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谈农业创新
农业仍是产能“不足”而非“过剩”
  全国政协委员柯炳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议,创新农业补贴政策,把通过国家收购方式的补贴和各种直补,整合为对耕地面积的补贴。

  柯炳生认为,加强农业创新发展,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目标极为重要。他说,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资源短缺和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是产能不足而不是产能过剩。我国粮食生产12年连增,成绩来之不易,但仍然落后于需求增长。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持续增长。2015年,我国净进口大豆8156万吨,仅此一项,如果靠国内生产,就要占用全国耕地面积的1/3。此外,在谷物、棉花、植物油、食糖等方面也有大量进口。至于目前粮棉个别产品的库存较高,是若干特殊原因造成的暂时性现象。

  此外,柯炳生认为,我国的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劳动力成本刚性增加。“十二五”期间,农民工收入平均增长12.7%,这直接拉动了农业劳动力的成本。在劳动力价格大幅提高时,如果创新跟不上,就会落入“中等陷阱”。这种端倪需高度警惕。所以要不断强化政策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政策创新方面,主要是创新农业补贴政策,把通过国家收购方式的补贴和各种直补,整合为对耕地面积的补贴。这既符合“市场资源配置”精神,也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同时还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线调查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三农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农业现代化怎样才能“ 不拖后腿”?
“对化肥、农药有点儿妖魔化了”
“盘活资源 才能促进农村发展”
农业仍是产能“不足”而非“过剩”
东方城乡报一线调查A02农业仍是产能“不足”而非“过剩” 2016-03-17 2 2016年03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