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农村互联网创业形成风气。在湖北、广西、海南等地,互联网镇、“淘宝村”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互联网+农业”正在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其次是新型城镇创业者多。“乡镇越来越大、农村越来越小,乡镇上出现许多小微企业。”据江苏宿迁市宿豫区统计,小城镇带来了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效应,宿豫区选择在城区和小城镇创业就业的农民占全区农民总数的51%,并不断增长。第三是土地流转催生一批租地创业群体。一批有技术优势、市场渠道、先进经营理念的“新农人”,通过承包农民土地搞规模化、现代化种养殖,或者开发农村观光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农村创业形式发生四种变化。一是农村创业主体不断增加。农民创业起步阶段,村组干部、能工巧匠和农村经纪人为创业主体。二是农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近年来,返乡农民眼界开阔了、手头有积蓄了,他们也开始从事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深加工业,一些农村出现产业集群化趋势。三是农村创业空间向城镇延伸。在农村承包土地搞种植养殖基地,在城市开设品牌农产品展示店、专卖店,在网上开网店等模式被创业者广泛应用,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四是农村创业形式更加组织化。近年来,各地党委和政府加强组织引导和政策扶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大量涌现,通过开展行业自律,加强组织协调,衔接产销关系,使农村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此外,农村创业潮的兴起带动城乡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并演变出各种新消费方式,助推农村产业升级。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