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宗健
本报讯 “十二五”期间,本市以《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上海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为引领,以林业三年政策为抓手,通过强化林地建设及管理,持续推进规模化公益林、经济果林和“四旁林”建设,森林资源稳定增长,林业实现新发展。
积极增加森林资源,2011-2015年,全市完成新建各类林地22.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末的12.58%增加到15.03%。本市积极开展森林抚育经营,5年内实施林地抚育面积20万亩,完成林地基础设施建设20万亩,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41立方米/公顷,森林蓄积量较“十一五”末期增加42万立方米。本市还积极拓展林地功能,开展林下复合经营和开放林地建设试点,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与此同时,本市在“十二五”期间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开展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顺利完成年度森林资源监测及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上海)工作,实现国家和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一盘棋”,森林资源“一套数”,森林分布“一张图”的目标,为本市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目标责任制考核提供依据;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开展涉林乡镇林业工作站挂牌工作,全市所有涉林乡镇均建立了保护和发展森林目标责任制。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本市通过强化对占用征收林地的控制和引导,实行定额管理制度,建设项目所在区(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面积占补平衡;加强林政案件查处。本市还通过成立林政稽查办,加强基层森林资源资源监管队伍建设,巩固和扩大造林成果。
据了解,本市“十三五”林业建设管理将在“十二五”基础上更进一步。一是要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根据《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上海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划定规划控制线,明确林业发展区域,按照“两道两网两园”绿化林业发展规划,构筑城乡互补、互通、互连的基本生态网络体系。继续推进沿海(江、河)防护林、通道林和农田林网等林地建设,到2020年将实现森林覆盖率18%。
二是要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开展林地抚育和森林健康经营,改善林分结构,逐步形成混交林、复层林、异龄林,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木生长量,促进林分健康生长,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和效益,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到2020年,力争森林抚育面积达到20万亩,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65立方米/公顷,经抚育的林分郁闭度不高于0.8,中幼林年平均生长量和综合效益全面提升。
三是要严控森林资源减量。本市将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监督队伍建设,强化和规范森林资源监督和林政稽查,特别是加强基层森林资源资源监管队伍建设,至“十三五”规划期末,力争全市所有涉林乡镇均设置乡镇林业管理机构,市、区(县)、乡镇三级森林资源监管体系初步建成;完善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政策,注重批后监管,杜绝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现象,加大林政案件查处,保护森林资源,巩固和扩大造林成果;继续开展全市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