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思路和规划。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设计,“产学研政用”协同发力,为农村电子商务“添柴火”“找思路”,激活农村土地、产品、人力、文化等元素,导入资金、技术、信息和现代管理方法,将农村托入市场经济轨道。一些基层干部希望,地方政府应避免盲目引进大型电商企业,一哄而上、闷头布点。应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充分考虑农民、企业、地方和国家利益,稳妥推进电商“下乡”。专家建议,政府主导网络化的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形成规模效应,把渠道市场打通,降低交易成本;打破农村电商消费与外销之间的不平等状态,将电商发展的红利惠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陕西乾县农民李海宏说,“咱西部地区农村的物流成本、交通成本都比较高,技术、资金、人才都比较缺乏,经营理念也较为落后,未来如何发展,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规划。” 建立补偿机制稳步推进电商“下乡”。基层领导干部普遍表示,发展农村电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在发展中要尽快形成“有买有卖”的良性循环,希望充分考虑农民、企业、地方和国家利益,分级分步稳妥推进电商“下乡”。
为农民算经济账,让农民“买得便宜卖得贵”;为地方算税收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为国家算安全账,避免“运动式”的电商下乡加速农村传统经济崩溃,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建立农村电商“有买有卖”的良性循环。电商企业应通过对农产品供求市场的大数据分析,积极发展以产定销模式;同时加强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对接,解决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等问题。地方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以及本地电商人才队伍的建设,配套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和追溯体系等。
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