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一周信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江苏农业现代化转入“快车道”
  2015年,江苏全省粮食生产实现了总产、单产、品质“三高”——粮食总产达到3561万吨,连续12年增产;粮食单产达437.7公斤,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超60%;全省优质稻麦良种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一些优质水稻品种品质可与世界优质大米相媲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取得新突破,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在淮安市淮安区丰鑫家庭农场,排灌、插秧机、收割机械等农机具一应俱全。农场主张力说,农场累计投入40多万元用于土地和水系整理改造,又投入50多万元购置了排灌、收割机械等农机具。“以前农场所在地是柴田荒滩,由于耕作条件差,农民都不愿意种,现在我们通过流转承包,已经把这里改造成了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张力说,农场的稻麦种植和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都获得了改善,精细化的田间管理,让农场的经营效益越来越好。就在去年,张力与中粮集团建立起协作关系,实现了粮食订单化生产。

  像这样以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正在江苏省遍地开花。去年年底,农业部公布了“全国十佳农民”2015年度资助项目人选,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娘家庭农场农场主高健浩榜上有名,成为江苏省唯一当选者。为了探索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新模式,高健浩组建了田娘米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用种、统一用肥、统一标准管理”,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产品,让农民实现增收。如今,高健浩的生态种植基地已扩建到4万多亩,实现了从育种、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江苏省农委农经处处长纪漫云介绍说,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农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总数超过2.8万家,比2014年新增6000余家,其中种粮家庭农场占比近一半。“全省家庭农场平均单体经营面积205亩,80%以上的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300亩以下。总体来看,家庭农场已成为保障粮食生产、引领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培育职业农民以及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

  从去年起,江苏省每年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3类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谁来种地”的问题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怎么种”则离不开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的现代化。

  江苏省农机局局长沈建辉表示,截至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0%。一批服务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急需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机具得到研发生产。

  “去年,我们用上了秸秆还田信息化管理设备,测量的还田面积比人工测量还准。装上手机软件,测量作业面积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每块田都拿着测亩仪绕地走一圈。”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秀丽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卢秀丽说,当地农机部门开发了基于北斗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随时看到合作社拖拉机的作业地点、作业速度和作业面积,“省工省时还准确,非常方便!”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围绕形成“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江苏省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提升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在创新型、开放型、质量品牌、加工流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实现突破。吴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农村改革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声音]
“农民信箱”助力农业信息化
01·18  农发行住建部联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闻
01·17  我国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01·16 国家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01·15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江苏农业现代化转入“快车道”
东方城乡报一周信息B02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江苏农业现代化转入“快车道” 2016-01-19 2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