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塘桥新路上的世纪海景小区是一个高档居民区,几幢高层住宅楼临江而建,浦江美景一览无遗。但是18年前,这里被称为“老北栈”,是一片厨房公用、没有卫生间的老旧住宅区。日前,50余名“老北栈”的老居民重归故里,重温半个多世纪的邻里情谊。
“恋恋不舍老北栈啊!”这句颇具感慨的发言,来自今年已经94岁的张祖珊老伯,虽然头发白了、耳朵背了,但是他依然精神抖擞、记忆清晰。回想起当年的生活,老人家颇有感慨:“这里以前是港务局的职工房,1947年建成,我是当年入住的,一直到1997年动迁走,整整住了50年。”
“那时候老北栈大多是2层楼的房子,楼上楼下公用煤气,没有卫生间,家家户户都要倒马桶,洗澡要到马路对过的公共浴室,后来才建了6层楼的公房,不过条件也很艰苦。”张祖珊表示,虽然当年居住条件差,但是邻里间关系却很好,当天他还一眼认出几个“从小看着长大”的老邻居。
“这个渡口原来也是非常繁忙,通宵都有摆渡的,本地农民种的新鲜蔬菜,都是从这里运到‘上海’的。”张祖珊指着不远处的塘桥渡口说道。如今,这个渡口可谓门可罗雀,难得见到几个过江的,就在张祖珊的脚下,有地铁四号线穿越浦江。张祖珊感叹称:“浦东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年轻人没人只把浦西叫做上海了。”
最让张祖珊感到高兴的,就是看到了多年未曾谋面的老邻居。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聊旧时的趣事,谈谈最近的生活。“我们老北栈大部分人都动迁到了花木、北蔡和杨思,也有住到宝山的,但是今天大家都来了。”张祖珊的女儿张雅燕是本次聚会的发起人,她不停招呼着老邻居。
其实在这场聚会之前,张雅燕就已经付出了很多心力。今年8月3日,张雅燕建立了一个“老北栈”微信群,组织起8名还有联络的“老伙伴”,各展神通寻找分开已经近20年的老邻居。短短1个月时间,当年130户人家就找到了70多户。“这离不开老邻居们的热情,也离不开我们香花居委干部的帮助。”张雅燕称,微信群建立后她首先联系了香花居委,寻求帮助,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目前户口尚在的只有27人。“居委的钟书记一个个帮我们电话联系,虽然时间久了,很多号码都已经易主,或者成了空号,但是还是联系到了五六个老邻居。此外,塘桥街道得知了我们的故事后,也将‘寻亲信息’发布到了街道的官方微信上,让我们十分感动。”
当天,一名擅长绘画的老邻居,凭借回忆画了一幅描绘老北栈旧景的速写并带到现场,这幅两米多的画卷一展开,立刻围上了十几名居民,七嘴八舌地“抢”起了当年自己居住的房间。“大家对于过去的事情多少有点遗忘了,所以我庆幸能尽早联络起老邻居,让大家重聚在这块我们父辈辛勤拼搏的,养育我们的宝地。”张雅燕告诉笔者,现在还有二十几户人家没有找到。“我们会坚持寻找下去,也希望看到我们消息的老邻居来联系我们,大家再续前缘。”
张雅燕表示,要把“老北栈邻里会”办成老邻居间“互走访、互交流、互帮助、帮精神、帮生活、帮需求”的“三互、三帮”平台,把这种难得的邻里情延续下去。对于老北栈这块“宝地”,它抚育出的儿女也开始用实际行动进行回馈,老北栈人组建了“老北栈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到塘桥街道的社区活动中。“队员各展所长,已经参加了塘桥社区‘健康走’、‘健康厨艺大赛’、‘便民服务月月行’等多项志愿服务。”张雅燕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