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思想上重视教科研,在行动上践行教科研,其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可以直接提升校长的教科研的领导力,而教科研领导力恰恰是校长领导力中的重要内涵。校长教科研领导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其所在学校教科研氛围的浓不浓、教科研水平的高不高。校长教科研的领导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校长对学校教科研价值的领导。校长要善于分析学校现有的教科研价值所求,然后构建植根于学校实际,兼具共性和个性相容的教科研价值标准体系。防止教科研陷入“春天播个种,秋天撒个谎”的虚假之坑。二是校长对学校教科研问题的诊断。校长要注重探索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并以此指导改进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要看得透,想得深,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抓最具研究价值的问题。防止教科研的“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重大失误。三是校长对学校教科研机制的构建,校长要突显教科研含量的质量考核机制,无论在哪个方面,只要是通过教科研的参与而取得的低成本、高质量的成绩,就要给予鼓励和奖励。
校长抓教科研要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一定要与学校的实际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如此针对问题而进行的教科研活动才会真正有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因此校长要善于发现问题。
1、在读书学习中发现问题。校长首先要做一个善于读书学习的校长,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汲取先进的经验,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才能产生先进的思想,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校长要将学到的理论和经验运用到教科研中去,这样的教科研就有了情报资料的理论支撑。
2、在课堂听课中发现问题。校长抓教学就是抓课堂。在课堂上才能看到老师讲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效果怎么样。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会一目了然。在这些问题中选题,并提炼成教科研的课题,这样的教科研就会有针对性。
3、在家校联系中发现问题。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就是我们教育改进的方向。校长要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立题研究就可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4、在纵横比较中发现问题。校长要善于从学校的历史发展比较中看到学校的问题,比如,学风、校风是好了还是差了,教师的敬业精神是高了还是低了。也要进行横向比较,与先进学校看我们的理念是否落后,我们的管理是否科学等。从中找出问题,进行教科研活动。
校长要杜绝课题研究中的种种弊病,防止教科研徒有虚名或劳民伤财。常见的弊病如下:
一是课题研究是一副空架子,虽然有研究机构,有课题名称,有实施方案,但只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实质性开展。
二是课题研究脱离教育教学实际,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平时的教学联系并不紧密,理论探讨与实践脱钩。
三是课题研究为成果而成果,简单地出本研究论文集或教学案例集,搞一次结题活动,忽视了研究成果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忽视了对于成果的推广实践,忽视了对在研究过程所产生的经验和问题开展新一轮的探讨。
四是课题过多,精力分散,学校里好多个课题,一名人员同时介入多个课题,由于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整合,研究人员精力分散,只是应付而已。
学校课题研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应避免,否则课题研究就成空话,只是走过场而已,这不仅不能推进教育改革,反而成为一种负担。既影响了实验教师投入课题研究的信心和态度认同,也影响了学校教研氛围。
从基层学校来说,教育科研不仅仅限于课题研究,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校长要引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把课改理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如此就会产生出许许多多的教科研成果。如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就是叙述的过程,描述中有议论,而议论的过程,即是研究的过程,教育经历各不相同,教育故事必将异彩纷呈。再如作自我的教育反思,可回顾自己的经历,可对已有认识的质疑,可用新的视角进行再思考,从而将经验上升至理论高度,并成为教育智慧。又如写自己的教育笔记,将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并辅以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本身就是一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