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闵行区颛桥镇以创建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镇为目标,高起点确定工作思路,高标准狠抓政策落实,高层次谋求创新发展,营造出全镇上下拥军优属浓烈的氛围,军政军民和谐团结的良好局面。
利用资源优势开展文化拥军
连续两届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颛桥镇,有着剪纸、腰鼓、彩灯等诸多民俗文化资源,该镇人武部、镇文体中心携手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为驻地武警部队组建了锣鼓队和舞狮队,编排了气势恢宏的舞狮表演《威风锣鼓》。该镇剪艺队定期组织民间艺人深入部队,向部队官兵传授剪纸技艺。2013年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新文体中心建成,该镇政府向驻镇部队官兵及家属发放了《颛桥市民文体畅销卡》,享受100元免费的体锻项目,并将文体中心的所有场馆和设施优先免费向驻镇部队开放。每年“金秋闵行”社区文化节、“九九颛桥”重阳民俗文化节举办期间,该镇有关部门都会主动邀请驻镇部队一起参与,既丰富了部队官兵的文化生活,又增添了双拥共建的活力。
把优抚安置落到实处
颛桥镇政府始终把优抚安置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来抓,坚持“办实事、重实效”。去年,该镇推出了《颛桥镇义务兵家属就医优待证》,持证者每两年享有一次免费体检服务和门诊时的优先挂号、优先付费、优先取药、优先就诊。该镇社区卫生中心为义务兵家属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级医院预约及转诊服务、慢性病随访及药物咨询等服务。该镇还采取提前谋划、预留岗位、人尽其才、择优安置的原则,将军嫂和农村退伍兵安置到合适的岗位。近年来,该镇已为3位军嫂、4位在部队荣立三等功的战士落实了镇属事业编制的工作岗位。同时,该镇还建立了由36人组成的优抚志愿者队伍,根据优抚对象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多形式、一对一、多对一的长期志愿服务。截至目前,该镇已为60名老年优抚对象提供上门服务达1278人次。
让军营成为青年人的向往
多彩的军营生活、实在的安置政策,在激励入伍战士在部队安心服役,献身国防的同时,也吸引着一大批适龄青年奔向绿色军营。每年征兵到来,颛桥镇不仅适龄青年报名参军热情高涨,而且呈现出文化程度逐年提高的特点。一批入伍青年在部队得到了锻炼成长。该镇北桥村青年徐俊威,2010年7月从上海理工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在甘肃酒泉当了一名工程兵,艰苦的军营生活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品格,退伍返乡后,他自谋职业创办了上海凡赢贸易有限公司,凭着智慧、才干和毅力,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说:当兵圆了我一个军人梦,如今我又圆了创业梦。无论成败与否,我都无悔人生。在上海消防总队徐汇支队服役的黄一村青年华菁,入伍五年来,已参加灭火战斗300多起,并多次受到部队嘉奖,面对“故乡指导员”的关切,他说:“家乡政府和人民这样关心、支持部队,我一定得在部队干出个好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