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残志坚扛重担 爱心筑就“幸福窝”
  □通讯员 潘国民 黄奕俊   

  今年43岁的郭纯杰,是浦东新区宣桥镇长春村的一名普通家庭妇女。19年来,她身残志坚,与丈夫患难与共,用爱心筑就和谐美满的“幸福窝”,被评为宣桥镇“十佳最美家庭”,并受到附近居民的称赞和好评。

  郭纯杰,1972年出生于湖南省的一户普通工人家庭。虽然一出生就伴有先天性残疾,但始终积极面对生活,乐观向上。技校毕业后,她进入一家国营企业工作。1996年,她与宣桥镇长春村的小闻谈起了恋爱。然而,由于小闻因机械事故导致上肢截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原因,两人的恋情遭到她父母的极力反对,同事也劝她慎重考虑。

  “小闻没有双手,以后的生活怎么过?”“他的父母年龄已高,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面对小闻的困境,心地善良的郭纯杰决意要照料小闻一生。为此,她耐心说服了父母和家人,毅然辞掉了在湖南的工作,只身一人千里迢迢赶到上海,与小闻喜结连理。

  湖南与上海,相距千里开外。城市与农村,环境差别较大,尤其是市民与农民的生活习惯大为不同。一到上海,郭纯杰就在语言不通、饮食习惯等方面遇到许多困难,但她却始终信心百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精心营造起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幸福之家。

  郭纯杰虽然身材瘦小,但她吃苦耐劳。每天清晨,她起床洗漱后,要帮丈夫穿衣、刷牙、洗脸、大小便,还要打扫卫生,准备一日三餐,并给丈夫喂好每顿饭、每一口水。作为村里的卫生员,郭纯杰负责为村民分发灭鼠药,给全村水井消毒,向来沪人员家庭孩子发放注射预防针通知单等工作,需要经常往外面跑。为了不让丈夫感到寂寞,她将电视机的遥控器固定在一个位置,让丈夫随时能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她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存在电话机里,让丈夫只要按电话上的重拨键就可以随时找到自己。

  1998年,郭纯杰生下儿子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生活更加困难了。有一次,孩子因发烧在医院住了10多天,她既要照料家里的丈夫,又要照料住院的儿子,整天忙得透不过气来。2009年,她因胆结石住院开刀,半个月后,她在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的情况下出院,回家照料丈夫和孩子。郭纯杰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把贤妻良母的浓浓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郭纯杰性格开朗,敢想敢干。自2008年因动迁住进宣桥安置小区担任楼道组长后,她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甘当为民服务的志愿者。谁家发生困难,她能主动上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向居委会反映情况;邻里之间发生矛盾,她会上门进行耐心调解,做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她还常常上楼下楼,提醒居民注意安全,并为居民送报、送信、送宣传资料……

  郭纯杰就是这样,以瘦弱的身躯和朴实的言行,编织着充满人间真情与大爱的动人故事,体现出坚强不屈、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T01版:上海市第八届农民运动会特刊
   第T02版:特刊·专访
   第T03版:回顾·特刊
   第T04版:特刊·回顾
   第T05版:项目·特刊
   第T06版:特刊·基地
   第T07版:承办区·特刊
   第T08版:特刊·开幕式
崇明新海镇依靠群众自治化解社会矛盾
“文化外卖”送田头 村民借书不出门
短讯
身残志坚扛重担 爱心筑就“幸福窝”
东方城乡报社会民生A04身残志坚扛重担 爱心筑就“幸福窝” 2015-06-09 2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