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依靠社区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和“大包大揽”的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多元化的居民生活需求。去年以来,崇明县新海镇党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深入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指导各居民区党组织通过组织动员、统筹协调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激发社区内在活力,推进社区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据了解,新海镇党委采取社区群众自治管理新模式后,2014年全镇各类信访件和信访人数同比下降了65%,不少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
搭建议事平台
变“小窗口”为“大舞台”
以前,群众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往往是直接到居委会找“两委”干部,因为人员不足,加上时间有限,居“两委”往往很难及时地回应或解决群众诉求。针对这一问题,新海镇党委指导各居民区结合自身实际,搭建群众协商议事平台,增强议事平台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跃进居民区建立了“社区事、你来议、我来谈”香樟园议事坛;新海一村建立了“发挥老年余热,共议社区实事”的老伙伴聊天室;新海二村建立了“同心同德,共建和谐家园”的同心园议事坛;长征居民区建立了社区居民用热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五心”的五心驿站议事坛……议事平台真正成为汇聚民意民情的“大舞台”,成为群众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务的“主阵地”。
丰富自治内涵
变“自说自话”为群策群力
近年来,新海镇社区五个居委会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居委会买单,居民不买账”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居“两委”决策模式单一,“自说自话”,群众参与度不够,透明度不高。为此,新海镇党委重点在培育群众自治骨干、科学确定议事主题和建立议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努力让自治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其主要做法:一是两种方式精选“议员”。通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吸纳一些想议事、能议事、威信高、素质强的农场退休干部、退休司法干部、退休教师、物业公司退休职工以及新居民代表等,组成自治骨干队伍。目前,每个居民区自治骨干队伍都在15人左右。二是两个渠道确定“议题”。为了更好地议群众普遍关心的“题”,议关乎群众共同利益的“事”,认真组织自治骨干队伍参与“民情日记”大走访活动,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收集、汇总、梳理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并就大家反映集中的问题,逐一形成相关议题,提交讨论。根据工作需要,居“两委”也会将一些涉及社区管理的难题交给议事平台先行商量讨论,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各居民区议事平台讨论议题125个,其中80%来自于群众反映。三是两项机制确保“议事成效”。建立定期议事例会制度,将每月15日作为各居民区议事平台的固定活动日,向全体居民公开,鼓励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各居民区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灵活的开展议事活动,按规定,议事平台形成的决议必须在两天内提交居民区党支部审核,党支部通过党务公开栏、楼组长会议等形式进行通报,作出承诺,主动接受居民群众监督。
整合各方力量
变“单打独斗”为“多方协作”
对于议事平台形成的决议,光靠居“两委”班子“单打独斗”无法解决问题。新海镇党委指导各居民区党支部加强统筹协调,抓好资源整合,形成两项工作机制:一是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相结合,建立横向联动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以居民区党支部为核心,通过党建共建,进一步整合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的工作资源,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新海居民区有部分道路路面损坏,影响了居民出行。当新海居民区“老伙伴聊天室”将这一情况提出后,大家一致要求居“两委”尽快落实资金进行维修。面对资金不足的困难,居民区党支部积极走访各驻区企业,共争取了20万元帮扶款,在3名自治骨干的监督下,完成了道路维修。二是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纵向联动解决问题的机制。对居民区层面无法解决,需要镇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依托联动平台向上提交,通过上下联动切实加以解决。比如,由于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问题,造成新海一村、二村部分居民无法收看有线电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新海一村、二村居民议事团队将这一情况通过居委会向镇党委反映。镇党委经过讨论,决定投入21万元,为117户居民重新安装有线电视,彻底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赢得居民的一片赞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