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日下午,由浦东新区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第三套广场版莲湘舞蹈大赛举行,伴随着轻快的音乐,队员们翩翩起舞,手中特制的莲花棒变幻出各种动作,时而弯腰敲地,时而转身对打,时而敲肩又敲背,整齐划一的动作,变幻统一的队形令与会者纷纷叫绝。经过激烈角逐,黄路学校获得了特别贡献奖,听南、荡湾居委获得了金奖,这次大赛为“市民文化节”活动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同时也是惠南镇大力传承和保护“打莲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结出的丰硕成果。
惠南地区早在100多年前就在六灶湾等地活跃着莲湘队伍,经常在庙会等节庆活动中亮相,由于“打莲湘”融合了大众化的民间舞蹈语言及民间舞蹈音乐和欢乐祥和的气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而极易流传。
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把“打莲湘”这一传统民间舞蹈加以挖掘、传承和保护。2008年,由惠南镇申报的“打莲湘”被批准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和保护必须从少儿抓起”,为此,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在黄路学校建立了莲湘基地,配送了道具等设施,加以扶持和推广。现在,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的莲花棒操又在黄路学校普及开来,由于莲花棒操道具轻盈,步伐轻快,动作优美,因此在学校一推广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追捧”。
与此同时,各个村、居委组建的莲花棒队也遍地开花,从最初的3支队伍60多位队员发展到现在的20余支队伍500多位队员。
目前,“打莲湘”这一极具欢快喜庆特征的“草根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全镇广大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每逢节庆文化演出,既有传统型又有创新性的打莲湘表演成为全镇一道特别而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在惠南大地上,“莲湘文化”得到了有效地传承、创新和提高,也成为了惠南人拥有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