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科教文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聊农事 话安全 添乐趣~~~
聊农事 话安全 添乐趣~~~
聊农事 话安全 添乐趣~~~
聊农事 话安全 添乐趣~~~
聊农事 话安全 添乐趣~~~
2014年07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聊农事 话安全 添乐趣
松江石湖荡镇“小喇叭”在田头响起
  沈金华说,两个多月来,自己非常开心,觉得工作和生活更充实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小喇叭”为打造干净整洁、绿色家园的东港村作出贡献,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小喇叭”在农村响起。

  □通讯员 周诗旻 

  本报讯 清晨6点半的松江区石湖荡镇东港村,勤快的庄稼人们嗅着带有土腥和青草香的空气,迎着湿润的微风走在去往家庭农场的路上。此时,分布在全村的23个小喇叭里,响起了村农副主任沈金华乡音浓重的声音:“各位村民,你们好!当前小麦收割季即将开始,请大家在工作中注意,不要随意焚烧秸秆,及时做好秸秆回收和补种水稻工作……”

  位于塔闵公路辰塔路口东侧的东港村村委会门卫室,也是沈金华每天兼职播报员的工作站。机房的麦克风前,沈金华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地照着早已准备好的笔记,开始了清晨为时20分钟的以他小名命名的固定栏目《百根谈生产》。“在收割时,大家要留心麦穗上有没有奇怪的褐色斑纹,尤其是下雨天,如果发现有红色、蓝色的斑点,那可能就是小麦感染了赤霉病,请及时向村里报告。”“蔬菜灌溉,大家一定不要使用高残留的农药,我们卖出去的蔬果一定要保证既要品相好又要安全。”……

  沈金华说,上世纪70年代,用于宣传上级文件精神、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小喇叭”在农村还十分常见,广泛设置在田间地头乃至村民家中。而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上世纪90年代,村广播站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过,在东港村,今年4月初,再度响起。“小喇叭”结合村民的作息时间,每天6:30,“小喇叭”播报半小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知识、文件精神传达、防火防盗宣传;18:30再播放半个小时的音乐,为村民的休闲运动“助兴”。在前不久的东港村拆违、整治群租工作中,“小喇叭”对镇相关会议精神和村里措施的及时宣传,对整治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在防火防盗宣传方面,过去经常有村民随手把电瓶车往路边一停便下地干活去了,被顺手牵羊的事情时有发生。经过“小喇叭”的不断提醒,越来越多的村民养成了宁可多跑点远路,也要把车子锁好后停放在监控探头附近的习惯,村里接到的盗窃投诉也直线下降。沈金华自豪地说:“别看才开播两个月左右,因为效果好,已经陆续有其他村来取经了。”

  兼职广播员后,沈金华如今在村里也是个小小的名人了,走在乡间的路上,经常有本地的、外地的人上来打趣:“这不是我们的名广播阿百根嘛,节目蛮好的,我每天都要听。”也有村民会拉住他“点播”下次的节目:“百根啊,要种水稻了,下次节目你就讲点水稻防治病虫害的知识吧。”沈金华允诺后便赶回家翻书、上网做足功课,过几天就在节目中播报对方需要的内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松江石湖荡镇“小喇叭”在田头响起
大团镇棚栽水蜜桃熟了
短讯
中心城区居民“零距离”体验“金周末”
“莲湘文化”遍地开花 村民生活锦上添花
东方城乡报科教文卫A06松江石湖荡镇“小喇叭”在田头响起 2014-07-10 2 2014年07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