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4+2”:大项目纷至沓来
近期,在一批重大项目的支撑下,以“4+2”优势特色产业为主体的淮安现代工业体系加速形成。4月,由韩国NEPES集团总投资3亿美元的晶圆级芯片封装项目和中兴能源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的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分别签约落户淮安。3月31日,总投资约10亿美元的臻鼎科技高阶印刷线路板项目,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去年底,中兴(淮安)4G智慧产业园项目落户淮安生态新城。
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淮安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去年,淮安市按照规模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思路,规划梳理出重点发展的“4+2”优势特色产业,即盐化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规划,未来3-5年,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全部突破1000亿元,2015年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500亿元。
来自该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淮安已集聚“4+2”产业规模企业906户,销售规模突破2100亿元。其中,盐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企业171户,特钢产业规模企业202户,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企业205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达31%。
“葡萄串效应”:让产业走向高端
在淮安经济开发区内,江苏和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孙亚东展示了三款刚下线的电动汽车样品。该公司由台湾敏实集团投资成立,主要生产高端汽车外饰件及新能源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规划年产能20万辆,年产值将达100亿元。项目建成后,敏实集团新能源汽车生产重心将从浙江嘉兴本部转移到淮安。
淮安经济的发展,正在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高端资源要素集聚为特点的集群式现代经济转型。姚晓东表示,之所以提出重点发展“4+2”优势特色产业,是为了借助高端资源优势,汇聚高端产业要素,形成一个个产业“高地”,助推淮安经济向更高层面转型升级。
在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因资源要素集聚而产生的“葡萄串效应”正在显现。投资20亿元的淮安农药化工基地“四位一体”项目建设有了新突破;投资3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顺利签约……今年以来,园区签约落户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39个,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05亿元,建成投产企业达14家,千亿级盐化新材料产业航母正加速起航。 金厚勋
链接
简政放权 “101%服务”再升级
“我们选择投资城市,首要考量的是当地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才是交通等区位优势。”臻鼎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庆芳说,淮安市最吸引他们的是升级版的“101%服务”。
“101%服务”是淮安着力打造的政务服务品牌。“对投资者的合理要求100%满足,再用真诚服务给他们增添1%的惊喜。”淮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守美说。今年以来,一项“升级版”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被提上议程。134个市级事项精简至42个,81个审批环节压缩至46个,同时实施四证联办和四审联动等,探索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朱峰介绍,目前服务中心共有19家单位60个窗口,“所有企业需办理的手续,在这里一站式办清。”该市还专门成立项目帮办服务中心和企业帮办服务中心,组建专业的“帮办秘书”队伍。数据显示了政务服务改革最直接的效果:今年以来,淮安新增民营企业达1.1万家,新增注册资本达35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