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主线,两大目标,三三呼应
  坚持围绕“一条主线”: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品牌农业方向发展,由原单一种植粮棉油业务,逐渐发展到西甜瓜、翠冠梨、铁皮石斛等多种农业产品“百花齐放”的格局,由原手工耕作转化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农业机械化耕作,由原农业个体化、分散化种植经营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的集约化方向发展,着力推动现代农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着力实现“两大目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老港农民的人均纯农业收入在全区领先及老港的村容环境在全区引领示范。主要是聚焦市、区农业政策,积极配合出台镇级农业扶持政策,在综合考虑合作社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鼓励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品牌化建设。通过鼓励营销体系建设、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农业旅游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以村庄改造为抓手,努力拓展和延伸其在农村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涵和外延,全力打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老港农村新形象。

  注重突出“三三呼应”:在发展规划方面,明确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为主线,推动现代农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大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转变。同时,沿规划中的宣黄公路由西向东打造以西甜瓜和翠冠梨为主的欣河村“三品”(品质、品种、品牌)示范基地、以祥欣公司为龙头的1+N大河村生态循环农业基地、以高标准现代农业设施化生产为标志的东河村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目前该基地内已形成万有全蔬菜基地和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这三个板块与新区三大农业示范基地东海滩涂万亩粮田、孙桥农业园区老港基地、桃源农耕文化旅游体验示范基地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呼应,提升农业自主发展创业能力,拓展农业功能,形成错位发展的“3+3模式”,通过完善建设内容,提升形象特色,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现有的建设成效,串点成线,将老港建设成为瓜果飘香、绿波荡漾、田园风光、江南水乡特色的农业功能展示区。

  浦东五大国家级农业示范基地其中三家落户老港,它们分别是东滩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孙桥种源农业老港示范基地和浦东桃源农耕文化旅游体验示范基地。

  (一)东海滩涂万亩粮田项目将极大地提高浦东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将逐渐充实上海粮仓,对确保上海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二)孙桥农业园区在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温室制造、生物技术、休闲观光和科普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孙桥“品牌成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三)滨海桃源产业基地是上海唯一的全国水蜜桃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是集果林产业、农耕文化、生态功能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另有镇级三大板块分别是欣河村“三品”示范基地、大河村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和东河村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

  (一)以西甜瓜、翠冠梨、粮食生产等为主的欣河村“三品”示范基地,以传统农业粮食、瓜果、蔬菜、水产品等产品为主,该板块将发挥农业规模生产效益,组织机械化、标准化与设施化生产,向精品化方向发展,积极打造精品农业、品牌农业。

  (二)1+N大河村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集畜禽、蔬菜、粮食、水产、瓜果等五方面的农产品生产为主,走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道路,向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该基地通过利用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有机肥还田”管网将发酵后的猪粪、猪尿等直接输送到周边合作社及农户的田头,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和降低农药化肥使用率,实现种养结合、低碳循环的生态农业理念,改善基地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安全。

  (三)东河村主要以高标准现代农业设施化生产为标志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孙桥种源农业老港示范基地遥相呼应,以万有全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和怡农铁皮石斛基地为特色,力争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基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专题调查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报道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市场资讯
   第B08版:国际农业
构建和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条主线,两大目标,三三呼应
东方城乡报专题报道B04一条主线,两大目标,三三呼应 2014-04-01 2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