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就是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要全面开展渔业资源调查,科学确定可捕捞量,研究制定渔业资源利用规划。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积极完善捕捞业准入制度,开展近海捕捞限额试点,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涉渔工程建设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完善和落实好补救措施;加强管理,减少水产养殖和捕捞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养殖、捕捞、加工和休闲渔业统筹发展,就是要从产业链衔接、生产区域布局、劳动力分配等方面统筹谋划,做到各产业协调发展。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巩固和完善“两带一区”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努力建设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基地,大力发展休闲垂钓、观光旅游、观赏渔业、渔文化保护与开发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带动促进渔民增收。根据资源可承载能力,组织编制渔民转产转业规划,引导捕捞渔民向养殖业、水产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及其他产业转移。
内海、外海和远洋渔业统筹发展,就是要按照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的原则,合理科学布局,保障海洋渔业资源持续健康发展。要有序开发外海渔业资源,鼓励发展深水区捕捞和养殖;优化远洋渔业生产布局,发展壮大大洋性渔业;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推动合作转型升级等。
渔业经济和渔民生活统筹发展,就是要在发展渔业经济的同时,下大力气搞好渔区建设,改善和提高渔民生活水平。积极推进渔村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渔港建设带动渔区小城镇和新渔村发展;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金融保险扶持政策;大力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保障渔业生命财产安全等。
科技能力和管理机制统筹发展,就是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发展生产力与创新体制机制、理顺生产关系一起抓,相互促进。科技能力方面,要加快渔业科技创新,实施一批重大渔业科技专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体制机制方面,加快制修订以《渔业法》为主体的渔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完善渔业法律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渔业权制度,完善水域滩涂养殖权、捕捞权登记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