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目前,我国的水产品养殖总量占世界的60%以上;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渔业资源衰退、环境恶化、装备落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症结源自长期以来资源依赖的产业特征、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特点、粗放经营的经营方式。如何在渔业生产中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渔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必须及早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渔业建设。近年来,在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理念指导下,我国各级渔业部门加强了资源养护、环境保护和捕捞管理工作:建设一批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经营、运输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扩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模,对已遭破坏的重要渔场、重要水生生物资源的产卵场等关键栖息地和生态退化相对严重的水域制定了修复计划。坚持经年的海洋伏季休渔、长江和珠江禁渔期等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也起到了明显效果,不少水域水生生物种群扩大、种类增加,禁渔期后渔民捕获量明显增加。
在科学发展水产健康养殖方面,各地通过大力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建成了一批稳产高产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同时实施水生动物防疫体系、质量安全追溯和流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加强了对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专项监测,科学指导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