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一个多月前,杨勇种的2亩多冬青逐渐发黄、叶子脱落,这让他心急如焚。“当时,不仅是我家的,周边一些地块也出现这种情况。于是我找到市林业部门,建议他们为苗农举办苗木栽培与管理技术现场指导培训,之后林业局及时派技术人员给我们送上了一顿丰富的‘订单套餐’。”杨勇说,“技术人员到苗木地里现场‘会诊’冬青害病情况,让我们给冬青追施钾肥、磷肥,叶面喷施铁肥,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这种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服务方式办到咱农民心坎上了。”
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是定州市实施“科技兴农、科技富农”工程的具体体现。该市积极转变以前专家讲什么,农民听什么的培训方式,大力实施一线培训,开展“订单”式培训,让农民群众吃上科技“新鲜菜”。
所谓一线培训,就是通过让村民“点菜”开展科技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调研工作在一线完成,培训对象在一线确立,科技培训在一线展开,实用技术在一线推广,生产问题在一线解决,实践经验在一线总结。
“现在是高温高湿季节,要重点做好仔猪流行性腹泻等常规猪病的防控工作,首先是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通风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在定州市西城区小奇连村养殖户王立柱的养殖场里,该市农业局的畜牧专家正在向养殖户传授仔猪夏季管护要领。“滔滔不绝说半天,不如现场指导实践。”王立柱形象地称这样的培训为“农家课堂”。
据了解,为培育新型农民,定州市还根据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委托保定工业学校及该市技工学校、职教中心等单位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挑选大棚蔬菜、苗木种植、畜牧养殖等项目作为农民创业扶持项目,为农民上“市场分析课”和“实用技术课”,使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同时,该市还充分发挥农技站、林业站、农广校的作用,重点对高中毕业回乡青年、村干部、专业农户等进行“专业培训”,并逐一为他们建立培训档案,使他们成为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农村乡土专家、经营管理能人、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型人才。
据统计,该市自去年以来,共举办农民培训班220多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3万份,累计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培养了5000多名懂科技、善经营、熟悉市场的“土专家”。 郝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