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颖
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
污染环境令人担忧
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附近的国道上,来自周边若干村的生活垃圾遍及公路两旁低矮处,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偶尔有人停车问路,询问和回答的人都捂着嘴说话。进入肃宁界内村落里,情况并未好转,尤其在村边,树枝上挂着许多塑料袋。不少生活垃圾甚至被倒在了田地里。
同样现象在北京周边的廊坊固安县也有发现。据固安县牛驼镇南陈村庞姓村民介绍,村中几个大坑是村民几十年来固定的垃圾倾倒点,由于分布不太均匀,有的人嫌远,就随意倒在了村街和别人的房前屋后。
“最不好的是每次下大雨,垃圾被雨水冲得到处都是,特别脏。有时候道路积水到膝盖那儿,主要是垃圾、柴火堵住了下水道,雨水排不出去。”庞姓村民说。
“一般村里采取的办法就是在坑中的垃圾上盖一层土,然后大家继续往上边到。随自然现象走吧,没人管。”沧州肃宁廖村乡任庄一位村民说。
廊坊永清县环保局副局长朱伯昌表示,用简单“填土”方式进行垃圾处理,会造成土地及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例如生活垃圾中的塑料袋和废旧电池,这两样必须经过专业处理。不少村都往村边的大坑里倾倒垃圾,或者在不好走的路上进行填埋垫路,但大坑毕竟数量有限,道路也在不断硬化,有的地方开始往田间倒垃圾,逐渐破坏了庄稼和耕地。
农村垃圾大幅增加 废物缺乏系统处理办法
据了解,不少基层政府官员都把“垃圾围村”现象归咎于当地百姓环保观念淡薄,但村民们对此不以为然,有人质疑:农村人的生活习惯几十年都没改变,可“垃圾围村”是近几年才有的现象。
朱伯昌认为,是由于当前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才导致生活垃圾出现了不同于过去的新特点。
“过去,由于农村垃圾一直呈现数量小、种类少、易分解的特点,采用堆肥、简易填埋或自然腐烂等方式,基本可以维系垃圾总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而如今,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现代生活方式逐渐确立,富起来的乡亲们消费品越来越多,农村生活垃圾逐步向城镇看齐,其数量、种类都比过去大幅度增加。”朱伯昌说。
据村民们介绍,在泥砖瓦屋时代,为了方便积肥,村民的厕所基本和猪舍连在一起。现在农家基本不再养猪,而厕所依然是旱厕,按照多年习惯,不少村民将旱厕垒砌在门外街道旁。加之部分农民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把垃圾直接扔在厕所边儿上等因素,造成垃圾围村现象。
农村缺乏生活垃圾的系统处理办法也是重要原因。廊坊永清韩村镇九兴社区刚刚搞完“新民居建设”,老百姓都住在规划整齐的社区楼房上,当地政府投资为每两家配置了一个垃圾箱让老百姓有了倒垃圾的地方,并定期自己负责送到规定的垃圾点。垃圾终于“有箱可寻”,社区环境也格外干净,可全村人用车集中到垃圾点上的垃圾又要如何处理呢?
“我们在垃圾站,能焚烧的就焚烧,焚烧不了的还是倾倒远一些的大坑里。目前只能保证老百姓不随处乱扔垃圾,但集中起来的垃圾依旧是老办法处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流程,也没有专业的垃圾处理站。”永清韩村镇城镇建设办公室主任丁维洪说。
社会集资加公共财政投入
让专业垃圾处理站也“下乡”
据了解,在沧州、廊坊一带的县城周边并非没有专业的垃圾处理站,但知情人介绍,他们主要是负责回收城市生活垃圾,最多覆盖到县城一级。至于村街里的生活垃圾一般不送到这里,或者由于规模太小,承载不下周边几个村里庞大的垃圾量。
朱伯昌表示,农村垃圾最终的走向最好和城市垃圾一样——集中分类处理。政府应投资在村街间建立专业的垃圾处理站,专门处理农村百姓靠传统方式处理不了的垃圾,例如不可降解物等等。
肃宁县沈家庄村共有600多户村民,据村委会一名干部介绍,这里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能够让再加上半米“帮儿”的三轮车拉足足一车。由于乡政府在村里办公,因此每年都给村委会补贴4000元,雇人清理垃圾并运走。
“我们每年清理垃圾的费用大约是1万5千元左右,如果是小一点儿的村子可能需要7千至8千元,这笔费用如果全部让村委会出,对部分村来说很困难。”沈家庄支委说。
“目前很多地方在搞新民居建设,整合出土地以后可以招商引资,这样就有了收入,从这里面拿出钱来配备车辆、人员进行清理清运。当然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村,应该投入一部分公共财政,再找社会集资一部分。”永清韩村镇城镇建设办公室主任丁维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