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忻才康 通讯员 林学雷
第一招:
家门口建市场 解决卖草莓难
白鹤镇享有“中国草莓之乡”美誉,而梅桥村是市郊有名的“草莓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草莓。但十多年前,对种植草莓的农户来说,草莓好种却难卖。由于草莓不宜贮藏,每年的4月下旬是第二批草莓盛产季节,果农白天采摘草莓,第二天凌晨二三点钟起来,把不同规格的草莓装上车,赶往上海市区或江苏苏州等地的农贸交易市场临时租赁一个柜台,进行销售,辛苦不说,有时往往出现滞销,为了急于赶回家,只得贱卖了事,增产不增收。
针对村民出现卖草莓难的现象,梅桥村两委班子领导看到村里紧靠赵屯小集镇、且交通便利等地理优势,萌发了在白石公路旁创建草莓交易市场的设想,经过市场调研,在镇领导和村民们的鼎力支持下,2003年,梅桥村筹资百万元建造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草莓批发市场,多渠道销售草莓,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基本解决了卖草莓难,而且方便了周边村民销售草莓。
记者在草莓交易市场西侧的新赵路上看到,来自周边乡村的农妇将一篮篮、一筐筐红艳艳品种不一的新鲜草莓摆放在道路两旁设摊吆喝,吸引好多过往的游客纷纷停下车来,选购新鲜优质的草莓……自然形成一道游客争相选购草莓的独特风景。
草莓交易市场初具规模后,市场还组织了数名营销经纪人走南闯北联系草莓销售渠道,每天在梅桥批发市场就有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客商前来收购草莓4-5吨。据统计,白鹤镇每年产出的逾万吨优质草莓通过梅桥批发市场销往青岛、北京等北方市场,产销两旺。2006年梅桥村获评“全国特色经济先进村”。
第二招:
“农超、农社对接” 做大草莓品牌
草莓销路解决后,品牌建设摆到了村委会日程。近年来,梅桥村先后涌现出周永新、潘菊英、沈林华等一批草莓科技示范户,并幅射带动周边农户。优秀青年周瑜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宝钢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与母亲潘菊英一起精心培育优质草莓。2008年3月,母女俩带着新培育的草莓品种“红颜”参加中国·昌平草莓擂台赛,“红颜”草莓以外观鲜红饱满、吃口鲜甜多汁、香气浓郁芬芳等特点,在来自全国12个省市选送的33个草莓品种近千个样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六届草莓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草莓文化节”一等奖。
为做大做强草莓产业,村里还扶持这些科技示范户纷纷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并打出各自的草莓品牌进行销售,将盒装优质草莓纷纷打入上海及江浙等省市大卖场超市,进行“农超对接”,实现优质优价。如村里的种植经营大户沈林华成立上海绿博蔬果专业合作社,其“红鹤”牌优质草莓,不仅源源不断地进入上海沃尔玛、欧尚等大卖场,而且还销往华东地区,年销售鲜食草莓250余吨。通畅的销售渠道和品牌的影响力,自然吸引着村里百家农户及周边数百家农户加盟这些专业合作社,进行“农社对接”,从而源源不断地保证了这些专业合作社盒装草莓在超市的供应数量,实现“农超共赢”和“农社共赢”。
第三招:
搞草莓采摘游 靠节庆增加收入
近年来,每到春暖花开的三四月份,不少市民驾车纷纷来到梅桥村种植草莓的农户大棚内,上门采摘新鲜草莓,享受甜蜜的生活情趣。对此,白鹤镇顺势而为,从2010年起举办首届草莓节。地处赵屯社区中心的梅桥村众多合作社和草莓种植户抓住这一契机,纷纷在家门口挂出草莓采摘游牌子,让游客走进大棚内亲手采摘品尝鲜甜多汁、香气浓郁的“章姬”、“红颜”等草莓新品种,使得好多种植户在节庆期间,多则收入10多万元,少则也有万余元。
“2012上海白鹤草莓季”一启动,梅桥村草莓种植户就迎来了采摘游的市民,尤其到了双休日,好多市民一家三口驾着自备车来到梅桥村草莓种植户的大棚内,欢天喜地地采摘品尝精品草莓。为了让市民在家里也能种植优质草莓,上海永胜瓜果专业合作社、上海绿博蔬果专业合作社等还悉心培育数万盆盆栽草莓,让更多的游客将这些盆栽草莓带回家,放置在阳台菜园或屋顶花园上,品尝到自己亲手种植的优质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