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农业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经过四天的展示交易,11月8日在昆明市落下帷幕。本届农交会实现现场贸易额699亿元,现场销售额2.5亿元。
创新和开放,是本届农交会最大的特点。在创新方面:展会主题定位鲜明,设计了省部长推介品牌农产品专场、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四川主宾省推介活动等创新性活动内容。市场化运作和系统协调调动的结合,有力地提升了各方参与积极性。在开放方面,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结合中国-中东欧农业部长会议,农交会对外开放力度增强。
在这场同属于农民与企业家的农业盛会上,“七彩云南”与“五大洲”的农业色彩交相辉映,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公司远道而来,讲述本国农业与食品的故事,展示农业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寻找投资贸易合作的新机遇。
【亮点】
20位省部长登台“吆喝”
踊跃为品牌农产品代言
11月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云南昆明开幕。与往届农交会不同,本届农交会少了开幕式,而是代之以开幕巡馆。此前举行的“省部长联合推荐品牌农产品”等一系列活动,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11月4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省部长推介品牌农产品专场”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来自农业部、各省(区、市)主管农业的20位省部长集中亮相,讲述中国农业品牌故事,为品牌农产品代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云南省委书记、省长陈豪在活动现场为2016年全国100个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优秀水果品牌授牌。此次活动也正式拉开了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序幕。
“老陈,听说你葡萄种得好,卖得好,收入高,我非常高兴。农民兄弟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好起来,这是农业部门最大的心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高兴地说。视频连线的另一端,云南省元谋县葡萄种植大户陈福生非常激动:“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嘱托,做好品牌。诚挚邀请您来元谋品尝我们的葡萄。”
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的代表,手拿一捆水稻推介“龙江大米”。他深情地说,黑龙江水稻一年种一季,生产时间长,物质积累多,营养又好吃。“今后我们要继续产好米,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这发自肺腑的表白,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河北省副省长沈小平举着一个拳头大的马铃薯说:“我们的品牌享誉国内外,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从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小土豆筑就了大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不甘示弱:“我们的土豆如今成了六盘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豆豆。河北土豆的质量仅次于宁夏,宁夏土豆的数量仅次于河北。”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王玉明捧着用土豆粉做成的馒头、花卷走上台,兴致勃勃地介绍起内蒙古开发的马铃薯食品,喊出了“要买马铃薯,请到内蒙古”的口号。甘肃省副省长杨子兴则非常幽默地说:“甘肃的马铃薯营养含量特别高,你看我长得这么高,全靠吃了甘肃的马铃薯。”引发全场掌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钱智跟外国友人同台“竞技”,在介绍完新疆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种出的优质核桃后,就跟外国友人交换起了农产品。“砀山酥梨皮儿薄,掉到地上找不着”,安徽省副省长方春明拎了一篮砀山酥梨自豪地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徐志新唱了一首家乡歌曲推荐新疆又大又圆的红枣;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拎了一篮烟台苹果、广西副主席张秀隆带上台的则是一串香蕉……在同一个讲台上,省部长们踊跃上场,情真意切地推介起了当地的品牌农产品。
省部长首次齐聚一堂,集体给农民站台助力,推介代言优质农产品,这是农产品交易史上的新鲜事,是农交会品牌化营销的一大创新。几十位省部长们乐做“金牌推销员”,为家乡的品牌农产品摇旗呐喊,是发自内心的骄傲,也显示出对品牌发展的重视。可以说,推介活动既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又营造了农业品牌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有力地助推了农业品牌建设的进程。
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信任。韩长赋在活动现场感慨地说:“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创造一批又一批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创造更多的品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让农民卖得更开心。”
【开放】
搭建世界农业荟萃交融舞台
农交会成交流合作窗口桥梁
作为国家级农业行业盛会,本届农交会本着开放融合的心态办展。波兰、斯洛文尼亚、巴西、德国、法国、马来西亚、匈牙利等国以国家展团参展,总计30余个国家的农业部长、副部长出席,200余位国际采购商参展,共有36个国家300余家境外企业参展参会,展区面积、国际采购商数量均创历史之最,参展各方反响热烈。一系列数据和活动,彰显出本届农交会的国际化水准。无论从政府间的互动合作,还是从民间的商贸洽谈来看,农交会都坚持了高水平的开放姿态。
在农交会上海展区,不少游客被国兴农公司的智慧农业展示所吸引。运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一个智能大棚可以实现农产品生长环境实时感知、数据自动统计、设备远程控制、设备自动控制、自动报警、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等,并重点针对作物最敏感的温度、水分控制提供“温控”和“自动灌溉”。参展的公司设计工程师说:“我们希望把更多‘互联网+农业’的方式推介给农民,为他们的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和销售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解决农产品最前一公里的生产问题和最后一公里的销售问题。”
斯洛文尼亚第一副总理兼农林食品部长戴扬·日丹在斯洛文尼亚国家展台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斯洛文尼亚和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经历也非常丰厚,不仅是在农产品进出口方面,更包括农产品技术转移。希望在未来更多的借助中国—中东欧合作“16+1”的大框架进一步加深两国在双边和多边的交流,在技术、科研方面能有更多的突破。
波兰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克里什托夫·尤盖尔在开幕当天举办的省部长推介品牌农产品专场活动上,与陕西省人大副主任吴前进各自提着一篮子苹果登上舞台,在为中国消费者推荐波兰苹果之后,尤盖尔与吴前进交换品尝了各自的苹果,彼此点头称赞。“中国和波兰一直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已经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在农业方面也是如此。虽然说波兰不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绝对能够算得上农业强国,波兰的空气、土壤和自然环境都很好,生产质量标准也非常严格,波兰苹果、鸡肉、乳制品都是质量特别高的产品,受到各国消费者的欢迎,也希望中国消费者能够喜欢。”尤盖尔透露,随着波兰苹果出口的植物检疫标准议定书的签订,他亲自推介的波兰苹果也将走入中国百姓家。
匈牙利农业部副部长安德莉尔·古雅什在展会现场接受采访时说,“在农产品这个领域,在欧盟,匈牙利和中国有着最多的双方协议,出口到中国有最多的种类,比如说匈牙利和中国签订了一个两国奶品的协议。除了外贸以外,我们在很多领域通过合作取得共同的发展,比如说科研、技术等方面,我们的合作都很愉快和顺利,期待未来合作越来越好。”匈牙利国家贸易署武汉代表处主任吴黎明作为匈牙利国家展团的一员,在这届农交会上帮助匈牙利参展企业与中国市场进行对接。“这次国际农交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匈牙利的优质出口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也与其他参展的企业和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彼此的需要。比如在这次展会期间,我们与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欧洲代表处参展代表进行了很好的交流,期待未来匈牙利与中国内蒙古的农牧企业可以保持联系,加深了解,能够有合作的机会。”
德国农业协会首席代表张莉认为,人才是农业现代化合作的桥梁和根本,由德国农业协会和中国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共同实施的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便为农业企业代表、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民职业学校学生等中国青年农业人才提供了赴德交流与培训的机会。“我们会根据他们的背景帮助他们找到匹配的企业,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到德国农机制造企业实习学习选型、维修和保养,或者到牧场学习奶牛养殖、食品安全、种养结合。回国后会邀请他们与同行业的人分享经验,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他们既了解中国的行业情况和需求,又了解德国的文化和沟通方式,双方都信任他们,在合作中会成为很好的桥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合作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承继G20西安农业部长会议成果,这三大主题词贯穿本届农交会始终,共同照亮了世界农业荟萃交融的昆明舞台。
【创新】
主宾省四川专场推介农产品
扶贫展区擦亮脱贫致富招牌
今年,中国农交会首次设立主宾省,四川省为农业部指定的全国33个省级展团中唯一主宾省并举办专场推介活动。11月6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唯一一场省级专场推介会——四川省农产品品牌推介会在昆明举行。
推介会上,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介绍,四川是农业大省,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年来,四川以农业资源为依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作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加强“川”字农产品品牌建设,努力探索特色鲜明、绿色安全、供需衔接、品牌响亮、有竞争力的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子。成都、攀枝花、南充、广元、泸州、凉山、眉山等7个市州负责人一起登台,向现场经销商、采购商代表强力推介“四川造”特色优质农产品。“广元,巴适得板”“泸州,中国酒乡”“过来坐,给你沏一杯川茶”……各地使出浑身解数争相吸引合作伙伴。“天府龙芽”也首次以川茶省级公共区域大品牌亮相农交会,获得重点推介;郫县豆瓣、蒲江猕猴桃等近百个“川字号”农业品牌受到各方热捧。
屏幕上,播放着湖南湘西自治州、内蒙古兴安盟、河北阜平等地产业扶贫的宣传短片;展台上,苹果、脐橙、马铃薯、茶叶、食用菌等蔬菜、中药材、大米、豆类等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当家产品……展会正中央的扶贫展区,一场接一场的产品推介活动,吸引了接踵而至的参展游客。这是农交会第一次设立扶贫展区,来自农业部定点扶贫的湖北恩施州和湘西州、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赣南中央苏区,部长联系点贵州省毕节市、四川藏区及总书记关注的安徽金寨、河北阜平、宁夏固原等贫困地区设立11个地方展区共有146家企业参展。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第一次作为扶贫展区组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带来了两年来产业扶贫的成果。“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农交会,向国内外充分宣传推介我们的农特产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为湘西1200个贫困村50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注入新的力量。”湘西州委常委、副州长孙法军介绍说,通过参加展会宣传推介、与电商企业合作等方式,把这些偏远地区规模不大,却有当地特色又生态绿色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希望能让大家喜欢上湘西的优质农产品、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厚实的民族文化。
来自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内蒙古兴安盟也是农业部定点扶贫的地区之一。这次参展,他们带来了豆类、肉类和特色产品三大系列112个当地农特产品。内蒙古谷语粮油有限公司收购的三安绰尔蒙珠三安稻米专业合作社、科右前旗蒙疆有机专业合作社代表内蒙古兴安盟参加了扶贫展区的产品推介活动,他们现场准备了热气腾腾的有机米饭,让国内外参展商现场品鉴。三安稻米专业合作社参展代表杨添雄对记者说:“合作社与513户以订单的形式签订合同,先支付农户每亩200元的备耕费用,提供种子繁育和种植技术,农民出地块和劳力。优质稻谷回收价要比市场价格高出0.2—0.3元/斤,普通稻谷回收价比市场价格高出0.1元/斤,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