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诊断特征】
西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
叶片染病,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发病初期病部出现点状白粉的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的白粉状霉层粉斑,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及无色透明的菌丝体。发病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染后并不迅速死亡,受害部分叶片抹去粉层一般只表现为褪绿或变黄。条件适宜、发生严重时,多个粉层厚密的病斑可连接成片,甚至布满整张叶片。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或雨水反溅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在受害的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10~35℃;最适发病环境日均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45%~95%;最适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至采收期。发病潜育期3~7天。
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西瓜白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4~10月。年度间早春温度偏高,晚秋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附近有发病较重的菌源田、排水不良、作物生长势不佳的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偏氮施肥、保护地栽培等往往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高畦种植,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同时开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抗病力。
(2)保护地栽培管理:要适当控制浇水量,晴天尽量增加适当开棚通风换气,阴天也应适当短时间开棚换气降湿,中午闷棚升温至35℃,保持2小时以上,棚温低于28℃时及时开棚降温降湿,可获得较好的抑制病害发展,防止引发病害流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