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农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瓜白粉病
  西瓜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真菌瓜类单囊壳和葫芦科白粉菌侵染所致。全国各地西瓜产区均有分布,是西瓜上常发生的重要病害,一经染病可迅速传染蔓延,使生育期缩短,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简明诊断特征】

  西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

  叶片染病,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发病初期病部出现点状白粉的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的白粉状霉层粉斑,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及无色透明的菌丝体。发病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染后并不迅速死亡,受害部分叶片抹去粉层一般只表现为褪绿或变黄。条件适宜、发生严重时,多个粉层厚密的病斑可连接成片,甚至布满整张叶片。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或雨水反溅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在受害的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10~35℃;最适发病环境日均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45%~95%;最适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至采收期。发病潜育期3~7天。

  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西瓜白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4~10月。年度间早春温度偏高,晚秋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附近有发病较重的菌源田、排水不良、作物生长势不佳的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偏氮施肥、保护地栽培等往往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高畦种植,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同时开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抗病力。

  (2)保护地栽培管理:要适当控制浇水量,晴天尽量增加适当开棚通风换气,阴天也应适当短时间开棚换气降湿,中午闷棚升温至35℃,保持2小时以上,棚温低于28℃时及时开棚降温降湿,可获得较好的抑制病害发展,防止引发病害流行。

  (未完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典型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畜牧
冬季绿肥栽培技术要点
西瓜白粉病
甘蓝冬季栽培的田间管理
白菜干烧心病是如何发生的
黄瓜沤根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东方城乡报农技B07西瓜白粉病 2016-11-10 2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