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新主体·各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赤峰:让农牧民搭上产业化发展快车
  深秋时节,赤峰市元宝山区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工地人流穿梭,机声隆隆。眼下,园区内有15个新建和续建项目,总投资达到11.5亿元。随着温氏集团产业化养猪、大牧场肉食品加工、恒伟冷链物流等一批现代农牧业项目的兴起,农牧民的种养基地正在成为企业生产的第一车间。今年以来,赤峰市累计投入各类财政资金34亿多元扶持现代农牧业,让70多万户农牧民搭上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快车。

  按照“南菜北草、优粮优畜”的农牧业转型方向和产业布局,赤峰市今年启动了“3661”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市的土地流转率、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均达到60%,新增设施农业100万亩、优质紫花苜蓿100万亩、高效丰产经济林100万亩,粮食产能稳定在100亿斤以上,优质肉牛、肉羊出栏1000万头只,优质生猪出栏1000万口。

  土地流转和合作社的蓬勃兴起,推动了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在松山区穆家营子镇丁家地村的润泽农业合作社,前来批发鲜花的经销商络绎不绝。现在合作社已流转村里的3000亩坡耕地,建了30栋高标准日光温室发展花卉产业。村民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成为社员,每年可以从合作社得到地租和分红,并在合作社里打工变成了产业工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

  今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84万亩,总流转面积达到617.4万亩,占全部土地的4成以上;新增合作组织856家,总数达到1.6万家,覆盖4成以上的农牧民。目前,赤峰市已有32家合作社获得了国家级示范社称号,林西县的双赢农机合作社、宁城县的百氏兴林果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合作社成为农牧民抱团致富的联合“舰队”。

  龙头企业的快速崛起,让赤峰的粮、肉、菜、草、果等产品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在恒都牛业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施工现场,生产车间的基础工程正在紧张地施工。这个总投资1.9亿元的项目,主要建设屠宰、分割生产线,冷藏冷冻及其配套工程,明年达产后,年可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生产牛肉制品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可带动周边6000多户牧民发展肉牛标准化养殖。今年,全市共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57个,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申报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8家,它们将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火车头”。徐永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典型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畜牧
青海省拉格日合作社的“草畜平衡”追求
江苏泰兴市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甘肃岷县培育“品牌社”带动增收
安徽利辛县成立农机合作社协会
内蒙古赤峰:让农牧民搭上产业化发展快车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各地B04内蒙古赤峰:让农牧民搭上产业化发展快车 2016-11-10 2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