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崇明县长兴镇倍江双语幼儿园2014年秋季招生的材料。他们的办园宗旨、办园特色、爱心承诺以及园貌园况让人赞叹不已。出于一位从小学教育战线退休的教师、对教育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决定到那里去一探究竟。近年来,随着海岛开发开放,一些大中型企业的落户和大量民工涌入,使海岛人口一下从3万多人剧增到近20万,孩子的入园难、入学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幼儿园,国家尚未纳入普及义务教育范围,供需矛盾就显得更为突出。于是,私立幼儿园就应运而生。
几经寻找,终于找到了该幼儿园的创办人朱林元先生。他看上去四十多岁年纪,身体显得有些瘦弱,但眼睛很明亮,黝黑的脸上流露出自信、正直和坚定。朱先生是安徽省全椒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因家境贫寒,高中没毕业就跟别人学做建筑工。2006年春他来到长兴岛打工,为农民造房子,成为一个很出色的建筑工人。打工期间,他看到几起打工者孩子因无人照顾而发生溺水、车祸等死亡事故,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看到不少打工者因孩子不能入园带来的烦恼和困顿,看到多少打工者的孩子要上幼儿园的那种期盼的目光,朱先生毅然决然地改变了自己的工作轨迹,决定办一所私立幼儿园,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办幼儿园可不像提篮上街买菜那样容易,它需要解决场地、设备、师资、教材、资金等许多问题。当时33岁的他靠银行贷款和向亲戚朋友借,与一个朋友合作,投资85万元,盖起了几百平方米的幼教用房。到2008年9月,招收幼儿已达140人。其间的辛苦烦恼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中间还遇上他18岁儿子因患脑癌,多年来四处求医花去上百万还是未能挽住其生命的让人悲痛欲绝的遭遇。
朱先生为什么如此执着的追求那个赚不了钱的学前教育行当?原来,朱先生此前创办过一个春苗幼儿园,因潘园公路拓宽被拆迁了。那个合伙人在动迁补偿款中结清了投资款后也和他“拜拜”了。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旧窝”被拆了,必须造个“新窝”,不能让那么多天真烂漫的孩子没有一个“家”。许多孩子的家长也来找他,让他行行好,能否在别的地方再办一个幼儿园。朱先生没有辜负孩子家长的期望,另择园址,从租借一幢二层楼民宅开始,办起了现在的倍江双语幼儿园。经过6年苦心经营,现在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有1500多平方米。可招收学前儿童360多人,可算得上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私立幼儿园。园内设班级活动室、幼儿寝室、幼儿盥洗室、教研室、保健室、厨房、办公室等配套设施。班级中还配备液晶电视机、数码钢琴、紫外线消毒设施、空调、监控等设备。园内摆放着适合儿童年龄段的桌椅,寝室床具,还有多媒体体教学设施等。先后总投资约150多万元。
幼儿园共开设了7门学科:有语言、拼音、英语、数学、音乐、社会、劳动常识,都有正式教材。朱先生很有自己的见解,一切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着想。比如园内开辟小小种植园,让孩子参与进去,动动手,看看它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观察能力;比如,适当开展募捐活动,不在乎钱捐得多少,而在于培养幼儿自小有同情心、“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灵。比如,为了幼儿的安全,卧室装上监控,操场上砌起二道围墙,安装上二道大门。比如,成立近30人组成的家园委员会,定期开会,共商办园大计,实行民主化管理。
如今,幼儿园已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现有22名教师,专业合格率达100%,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教师的95%。虽然待遇很低,但她们年轻活泼、有理想、有追求、有良好的师德,有较强的保教和科研能力。幼儿园艰苦创业的精神也感动了许多好心人。长兴镇文化馆向幼儿园捐赠了一批图书读物。普睿司曼(中国)公司也向他们伸出援手,捐赠了10000元设备费。而朱先生也有许多关爱别人的动人事迹。包括发动全园上下为特困家庭捐衣捐款;为青海玉树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等捐款捐物等。尽管幼儿教师们的工资微薄,尽管幼儿的家长们大多是打工的,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爱把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家长的期盼,为了幼教事业,朱先生付出了不知多少心血、多少钱财、多少爱心!他像一头忍辱负重的牛,不为名利,不畏困难,只为心中的那个梦做得更美、更好、更圆!希望党和政府以及一切正直、善良的人们,能给予艰难前行中的朱先生和幼儿园以更多的关注、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