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演员们自编自演的小品、沪剧《阿必大》等节目,使乡亲们如痴如醉。小品《一对宝货抢阿爸》演的是一位老爸年老体弱,两个女儿不孝顺,却为一笔财产争得不可开交。沪剧小戏《社区主任》演的是社区干部热情为群众调解矛盾解难的故事。当演出新编沪剧《阿必大》时,现场观众时而愤愤不平,时而开心大笑,时而轻声跟唱……新编沪剧《阿必大》是“沪剧迷”们在传统节目的基础上创作的,说的是阿必大回娘家后的故事,告诉人们敬老爱小、邻里和睦的道理。唐老伯喜爱听沪剧,他说,今天的沪剧节目很有趣,草根演员演的是群众身边人,唱的是群众身边事,寓教于乐,好听好看。
大团“戏迷俱乐部”成立至今已有12年。演员与乐队近20人,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乐于为传承沪剧默默奉献。蔡惠青年轻时曾是沪剧团演员,她的演唱具有专业水平,很受乡亲们的欢迎。多年来,生活曲折多变,但爱好沪剧的情结却始终没有变。每当有排练和演出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还热情地示范辅导。年过六旬的庄文辉年轻时最喜爱沪剧,排练节目的剧本都是老庄手抄整理出来的,他和队员们花了2年多时间,完成了新编沪剧《阿必大》创作和编排。年近六旬的潘菊平、苏银妹夫妻俩是塑料制品厂的“小老板”,夫妻俩都是沪剧迷,他们不仅积极参加演出,而且将自家的一辆小汽车作为接送演出队员的交通工具,每当下乡为乡亲们演出,老潘总是当“司机”负责接送,无偿提供服务。
蔡惠青说,培养新人,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把沪剧这一优秀的地方戏传承下去,这是她们的追求。镇文化服务中心不仅在活动场地、音响设施和乐器装备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而且提供各类指导服务。这几年采取了结对带教的方法,由老队员带新队员,如今队员已发展到近20人,而且还有不少中青年沪剧爱好者。
通讯员 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