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石路 记者 王平
12月1日,崇明区东平镇举行2022年社区人大代表小组调研课题发布会。这是该镇人大连续6年坚持实施的一项品牌工作,旨在不断强化“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履职意识,更好地反映百姓群众心声、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发布会上,该镇6个基层人大代表小组分别围绕社区数字化治理、农村养老突出问题、垃圾分类减量、志愿者队伍建设、平安建设推进、和谐社区思考进行有效“发声”。代表们既谈问题、讲现状,又思对策、提建议,整个发布会洋溢着良好的民主化管理氛围,得到了镇有关部门、与会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好评。
“数字治理”成热议。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以互联网作为推动智慧城乡建设、数字赋能城乡治理的高科技手段已渐成趋势。该镇东风新村人大代表小组反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他们会常常遇到独居老人安全怎么保障、生活垃圾不时出现乱投放错投放、特殊情况下人员进出信息得不到掌握等问题。于是,他们在调研、听取群众反映情况中想到了怎样有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来推动乡镇管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从而渐进式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的治理目标。在发布会上,他们提出3项建议:一是用数字孪生理念,打造社区数字新空间,统筹实施一体化系统平台建设;二是以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为方向,在服务供给中,促进政府、市场和社会有序衔接和良性互动;三是按照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大脑”构架,打破原有数字壁垒,创新搭建和承载未来城乡社区更多场景运用。
养老是个大问题。农村人口多,其中老人又占实际居住人群绝大多数。那么除去一部分高龄老人进入专业机构养老外,大多数老人面临的是社区养老或家庭养老现状;而养老护理人员短缺是目前养老服务业中极为突出的问题。据业内有关专家预测,“十四五”期间,上海整个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至少在5万人以上,人员难招、年龄偏大、后继乏人已成不争事实。作为以原国营农场职工居民为主体的东平镇,现处于较严重的老龄化状态。当他们这批“七老八十”长者进入失智失能后,除部分已落实有子女照料外,较多老人都有请护理人员打算,而经过培训持证的护理人员又“凤毛麟角”,稍好些的专业护工也是价高难请。为此,该镇风伟新村人大代表小组提出5条建议:一是多渠道加强和推动郊区护理人员职业计划实施,充实养老护理力量;二是提高护理人员薪酬待遇和绩效,激励他们致力于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探索建立护工中介机构,缓解一部分老人请护工难的问题;四是通过政府补贴方式,扩大养老护理就业岗位,并提升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五是从现有社区助老志愿者中进行升级培训,以解燃眉之急。
垃圾分类往“深”走。2018年垃圾分类在全市全面铺开,2019年1月31日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使得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法可依。近5年来,虽说通过垃圾分类取得较大成效,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分类不够精准、部分外来流动人口乱扔垃圾问题依然存在。在进行深入调研、广听民意后,该镇前哨新村人大代表小组提出3条建议:一是深推广、实减量,多元并举提高居民和外来人员参与积极性;二是勤监督、强威慑,切实加大违法处置力度,做到违法必究;三是专业化、增实效,引入社会专业团队管理,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据了解,该镇人大近6年来对每年社区代表小组提出的课题建议,均通过反馈政府有关部门得到相应改进和完善,现已累计落实项目近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