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作为第一批驻村指导员,我从市区来到乡村,正逢农产品丰产,连忙“仓促迎战”,好在“后援团”给力,农产品销量不错。今年又到此时,经过近一年的调研、探索和思考,这次农产品的促销做法更全面,周期更长,成效更明显。
找准带货人
庄行农产品以蜜梨和大米为主,相较于蜜梨的季节性购销,卖米是庄行“全天候”的工作。我利用自身基层工作的优势,将群众性特征充分体现出来,在社区内挖掘“带货达人”,发挥他们的特长,以一传百,口碑型营销,促进农业丰产又丰收,截至目前已卖出大米6000斤。
找准吃货群
疫情期间,大量人群自行居家隔离,这催生出一批美食博主。面对此情况,我一边不断深挖庄行镇农业资源,力求在“有”的基础上挖掘“好”;一边充分运用微信熟人圈的优势,找准各大高校的美食群、吃货群,由“美食达人”体验后推广,带动本地当季、精品农产品销售。截至目前已销售“金珠”番茄500斤。
找准量贩点
精品农产品一般不滞销,往往销售难度大的是量大价低的普通农产品,但这又是销售的大头,是全民致富的关键。在找出关键点后,一直尝试联系市区内设食堂的单位帮销。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挖掘,已有多家敬老院、社区食堂购买庄行大米,经过试吃后,计划长期采购。截至目前已购销大米20000斤。
找准大阵地
高密度人口、潮汐式大流动、强购买力,这是城市社区人群特征,正符合庄行农业推广的需求。我从甘泉社区起步,对接庄行镇农业中心、旅游中心,开启“花米”下“幸福”庄行农旅形象和农产品进社区活动。从5月23日起,在甘泉路街道20个居民区内开展周期1个月的定点式巡展,今后将逐渐拓展至周边街道。
找准亮窗口
随着市区商业综合体的盛行,全品类的体验、大客流量和客流长时间停留等特性,成为极佳的展示空间。在同批驻村指导员肖珺的引荐下,对接上百联中环、月星环球港等知名商业中心,围绕乡村形象展示和农产品展销,就举办“将与一面留‘花米’”活动达成一致。届时,将在7月中下旬庄行蜜梨集中上市期举办。按去年的展销情况,预计在早谋划、早启动的情况下,将有约20万元销售额。
找准广平台
蜜梨的销量才是丰收的硬道理。庄行“翠冠”蜜梨的品质、价格适合在超市大卖场销售。在同批驻村指导员顾经纬的牵线搭桥下,庄行蜜梨继续进驻农工商超市,并在旗舰店中设专柜销售。参照去年的蜜梨销售基数,今年蜜梨销售有望突破10万斤。同时,又邀请农工商采购部相关同志前往蜜梨主产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参观体验,便于对蜜梨销售的方式、展销位置、展台设计等提出更优化的方案。
找准形象店
为帮助庄行蜜梨树立、提升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庄行蜜梨价值。我联系到市区网红集市“万有集市”,通过集市—合作社生鲜直送,不仅免去中间成本,而且新鲜精准直达,将“好物卖好价,好物又很近”的理念体现出来。目前已与万有集市(静安店)达成初步意向,后续将推进与宜川店和高陵店的合作。
(作者系普陀区甘泉街道社区发展办主任、奉贤区庄行镇马路村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