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于村居和社区的各项评比和检查比之以往已经有了大幅减少,很多检查和实地调研工作也由“明察”转为“暗访”,由大张旗鼓地“巡视”改为小规模的“边走边看”,一方面减轻了基层“迎检”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便于了解更真实的情况。但即便如此,笔者在社区采访时,仍时常看到或听到有的居委干部在陪同上级部门有关人员到某个点视察工作时,大老远就听到有人急喊:检查的来了!笔者认为,这样做着实不可取。
被检查单位的工作人员急喊“检查的来了”,肯定是出于好意,希望自己单位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想让相关人员提前做好准备,注意“影响”,孰不知,此举不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反而更加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试想,如果平时的工作已经做得足够好、完全按照要求执行了,而且没有出现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项,那么急喊“来检查了”就完全是多此一举。这就好比,学生在学校上课时,突然有同学喊“老师来了”,最先反应过来的肯定是那些正在走神、开小差、干与学习无关事情的学生,多数的好学生是不会受影响的。同样的道理,之所以喊“检查的来了”,原因无非是要么工作没做好,要么有人在工作时在做自己的事情,生怕被“来检查的”看见。更要紧的是,如果是这样,事到临头再怎么撕破嗓子喊“来检查了”也于事无补了。
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应该如何面对上级检查,那就是——客观看待。毕竟,上级督导工作的本意在于推动工作开展,因此关键要把业务工作抓在平时、抓好抓实。做到了这一点,当再次面对检查时,就不会急喊“检查的来了”,而是笑答“欢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