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浦东新区祝桥镇的“农民发明家”俞连根通过三年的探索,研发出一部高效的绿叶菜收割机,一下子解决了绿叶菜收获的难题,目前正在有关专家帮助下进行完善,并为下一步推广做准备。
据了解,机械化收割一直以来是实现蔬菜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关键。而因蔬菜品种多、种植方式差异大等难题难以设计出收割机械,尤其是绿叶菜收获,耗时长、用工多、效率差,亟需通过机械化改变这一落后面貌。而国外的蔬菜收获机械造价高、体积庞大,难以满足上海蔬菜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需要。
浦东新区祝桥镇的“农民发明家”俞连根通过三年的探索,研发出一部高效的绿叶菜收割机,一下子解决了绿叶菜收获的难题,此举引起了上海市农委和浦东农委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前几天,市农机化办主任施忠、市农机鉴定推广站站长朱敏一行来到浦东新区新浜农技推广基地,对俞连根研发的绿叶菜收割机进行调研,市农机研究所、市农科院、区农机站以及区农技推广中心相关领导专家也参加了本次调研。
发明人俞连根称,自己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解决蔬菜收割机的本土化应用推广难题,首先要有型号、降成本、提高适用性等。明确了发明方向后,俞连根当即组建起了发明小组,开始了“屡败屡战”也不停止的研发之路,历经三年的努力最终成型。“应用了蔬菜收割机之后,原来20个人的工作量,如今三个人就能够完成”,俞连根对自己发明的这款蔬菜收割机赞不绝口,与此同时,他表示,蔬菜收割机的研发成功,离不开市农机研究所的技术力量的注入,尤其要感谢市农机研究所工程师周宗良,在研发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最终促成了机器的诞生。
在蔬菜机械化收割环节,俞连根在摸着石头过河,好在市农机研发部门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努力。市农机研究所研发的蔬菜收割机与俞连根的这款蔬菜收割机几乎同时成型的,现场会上俞连根与上海市农机研究所的农机专家一拍即合,当场确定合作意向,就下一步如何进行两台机器的优势合并展开了探讨。
市农机鉴定推广站以及区农机站的专家对机器的适用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改进和推广意见。针对蔬菜收割机的稳定性问题,市农科院、区农技推广部门将在全市选择对口绿叶菜生产单位进行试点,验证机械稳定性并通过用户反馈改进机器,为下一步的推广做准备。技术部门的技术注入、推广部门的政策扶持,催生了自主研发新的活力,“产、学、研”联动,农机、农艺部门通力合作,必将促成蔬菜收割机的进一步成熟,打造出上海的绿叶菜收割机品牌,服务全国绿叶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