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大山深处来到大上海从事五粮液酒业销售的夏瑞霞,一下子走到了农业生产的田头。从事“纯农”事业。这也实在让她周围的朋友有点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
然而,在大伏天的火辣阳光下,她把我们几位朋友带到了位于青浦区练塘镇的一个名叫张联村的地方,才使大家顿觉“豁然开朗”起来。
在这片位于青浦水乡最南端深处的农村田野里,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田野小道边,连片的茭白,在阵阵轻风的吹拂下,青青的叶子发出“嗖嗖”的抽叶声。而眼前一片绿色的景象,又让我们这些久住喧闹城市的人,感到舒坦。吸着从河面上飘来的新鲜空气,一股清香流入心田,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儿时年代,那种经常在河沟渠道边玩耍的情景。特别是在张联村的核心区域,一条南北方向的小河,横穿在村中,河岸两边的农房,一式的二层尖顶,彼此排列在河边。彰显着乡村的风情。而每家房屋边上的柳树又似村口的“哨兵”,看护着村庄的安静,也在迎接着远方的客人。这就是典型的水乡农村景象。在屋后两侧的大片农田,又是那样地一望无际,令人遐想无限。
我终于明白了她为什么“弃商经农”了,用她的话说:“我这是在经营着一种别样的乡村风情”。怪不得,她种植的各类蔬菜,已经成为市级相关机关食堂的定点“特供蔬菜”。
夏瑞霞说:“在与一些高端人士长期接触之中,发现这些长期处于‘饱和’状态的人群,其亚健康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归根结底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当今的食品,安全情况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一些原本受到欢迎的农田蔬菜,由于周边环境和种植人的逐利心理,成了无法放心的蔬菜。”为此,夏瑞霞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决定独辟蹊径,为人们送去优质纯正的农产品。
前几年,她在朋友的推荐下,在陈云的故乡,青浦区练塘镇张联村承包了几十亩靠近小河边的田园。而她的“施政方略”,却让几位当地的农民纳闷。原来,夏瑞霞要求所有的蔬菜种子都要选择由农科院专家提供的“纯种子”,不允许到街面上的所谓种子商店采购。而田里的土壤在翻耕后,施上当地由猪粪和鸡粪经过长时期发酵后的“高等级”有机肥。实践证明,这种“正宗”的农家肥,让这些“吃惯”了化肥的农田,肥力猛增,蔬菜长势喜人。
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地的肥力,夏瑞霞在相关专家的提议下,主动与市中心的环卫部门合作,把马路落叶运到乡下沤肥。
这种将“马路树叶下乡沤肥”的举措,一下子让许多找不到出路的“马路树叶”,成为“变废为宝”的“上等肥料”。因为这些在马路上常常成为“路面景色”的树叶,由于内含丰富的绿叶素,在与当地的农家肥“合并沤制”后,成为改善土地肥力的“上等”肥料。专家认为,这种充满绿叶素的树叶,在农家肥的催化作用下,其肥力十分适宜土地质量的改善和土壤松软程度的提增。难怪夏瑞霞在说出这一奇招后,有农业专家更是坦言:当今的农田里,难见蚯蚓,不见泥鳅。问题是出在土地的不断重复耕种,长期使用化肥催力,让土地成为板结严重的“水泥地”。这些在“水泥土”上种出来的所谓蔬菜,食用的安全性,难免令人生疑。夏瑞霞使用城市绿叶素的农家肥,从根本上解读了自古以来对“土壤”二字的理解。人们有理由想象,只有土没有壤的田园,其农产品还能纯正到什么程度?因此,专家们肯定夏瑞霞的做法也是农业艺术的一种改进和展示。
“满腹壮志”的夏瑞霞,目前正在与相关政府部门洽谈,准备在农业旅游项目上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她说:让农业重归纯正年代,让田园重见土壤里的蚯蚓、泥鳅,更要让传统农业在现代时尚的熏陶下,成为人们在乡村中难得一见的田园艺术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