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热点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技术、新模式构建春耕别样图景
  春耕时节,粮食主产区江汉平原,田里却少有忙碌身影。农民呢?正穿梭在专业育秧基地、农技培训现场、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选品种、下订单、派农活。春耕不再简易、单调,新技术、新模式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等,正在构建别样春耕图景。

  新技术引领,新模式支撑

  在钟祥市长寿镇的春源农民种植业合作联社育秧基地看到,20多个再生稻育秧大棚一片绿意。一旁约十米长的育秧机生产线,四五个工人正源源不断把秧盘输送到育秧大棚。

  “今年市里大力推广种植再生稻,这些大棚秧苗都是农民预订的。”合作联社理事长朱小林介绍说,再生稻育秧要选早熟稻种,育秧时间提前,保证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蘖抽穗。再生稻种得好,每亩收益2000元,比种单季稻增收近千元,省工、省肥、省药,污染少、米质好,价格高出普通米的2倍。

  钟祥市农业局副局长樊乐成说,全市有720多个集中育秧基地,可供栽插5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6.3%,基本都是机械化插秧。新品种增产增收,专业化省时省力,带火了新技术培训。在洋梓镇文化科技培训室看到,100多位农民正在听高级农艺师讲解再生稻种植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钟祥市委副书记周正清谈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从这里开始。市里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作为重点对象,加强技能培训,引领他们争当“三新”农民。

  农民“点菜”,专业合作社“送餐”“育秧每盘4元、插秧每亩57元、整田每亩90元……”走进沙洋县官垱镇双嘉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张服务价目表吸引了目光。合作社理事长张军波介绍,从插播到收割全程服务每亩350元,像菜单一样对每项服务明码标价,农民、农场按需求“点菜”,单项行,全托也可,灵活方便。马沟村订了100亩早稻秧苗,清明节前就可以插秧。

  在合作社农资超市,来自官垱镇斋巷村的杨必学、同心村的杨维中,都是50多岁的农民,手中拿着一袋稻种,正在咨询农资服务员,产量如何、抗病抗倒伏如何、适应性如何。农机超市仓库墙上刷着“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红字,两位农民机修员正在给收割机等做保养检修。49岁的机修员王仕武说,5月中旬开始收割小麦,他一年要机收小麦、水稻2000多亩。

  生态种养,农旅融合

  沙洋县曾集镇雷都村的春耕农忙又是另一番景象,100多位农民正在“樱花部落”家庭农场忙碌着植树、松土施肥、挖沟排水……

  这个家庭农场主许全心,外出务工创业多年,8年前,许全心从荆门市回到雷都村,与农户签订协议,流转荒山、荒坡、荒水800多亩,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家庭农场,种植葡萄、蔬菜、樱花,养鱼、养猪,发展循环经济,200多村民成为“樱花部落”员工。

  在江汉平原,此类发展循环高效农业与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比比皆是。沙洋县农办主任周洪华介绍,近年来,先后在赵集、黄荡湖、沈集、曾集等建设了多个集休闲观光、生态种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旅融合效益好。      

  叶俊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线调查
   第A04版:言论观点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社会民生
   第A07版:科教文卫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现代种业
   第B08版:国际农业
蔬菜价格有保险 农民收益得保障
新技术、新模式构建春耕别样图景
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动态发布机制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东方城乡报热点关注B03新技术、新模式构建春耕别样图景 2016-04-26 2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