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天春寒料峭,但在毗邻上海化工区的漕泾镇,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在浦卫公路一侧,工人们忙着把樟树苗运到空地里,挥锹、挖坑、植树、填土;而在路的另一侧,去年种下的泡桐树已经抽出新芽,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
据介绍,这片防护林位于上海化工区1公里限制带范围内(南至沪杭公路,北至化工区1公里限制带边界,西至漕泾发电厂,东至漕泾中一路),造林主要选用泡桐、香樟等适合本地生长、具有污染物吸附以及空气净化能力的树种,并搭配低矮的灌木阻挡烟尘。去年以来,金山区共完成该区域防护林带建设3369亩,一条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防护林隔离带雏形正在形成。
“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补生态环境短板。植被多了,污染企业少了,生态环境自然好了。”该区林业站负责人介绍说,多年来,金山区坚持大力推进防污染隔离林带建设,2011—2015年,在石化城区周边,1579.05亩防护林带基本建成,包括金山第二工业区防护林带、邻近浙江的省界防护林带、环保防护林带等。除石化城区外,该区各地也都加大造林力度,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据该区林业站统计,去年金山区共完成造林8919.66亩,其中农田林网3915.3亩、上海化工区防护林3369亩、金山卫铁路植被375.5亩、经济果林1259.8亩,森林覆盖率达10.83%。
防护林建设也是金山区“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今明两年,该区将完成金山第二工业区北侧3715亩、沪杭公路东段3678亩、新龙泉港(沪杭公路——新规划沪杭公路)4884亩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共计12777亩;预计今年完成全部工程的40%。目前,金山区农委正与区规土局、绿容局等相关部门制定防护林内涉及房屋拆迁与土地流转等问题的解决方案,预计今年10月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