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新主体·借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有利村“四自”小组创业纪实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有利村“四自”小组创业纪实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有利村“四自”小组创业纪实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有利村“四自”小组创业纪实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有利村“四自”小组创业纪实
2016年03月1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有利村“四自”小组创业纪实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多数农民还在享受节日的惬意时,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有利村农民李刚正带领合作社社员进城选种子、买化肥,准备今年的农业生产。

  李刚34岁,中共党员,是有利村“四自”小组组长。2010年“四自”小组成立以来,他和几个同村的小青年开始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知识,组织学员开展创业致富活动。之所以选择成立农机合作社,是因为他坚信,“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2000年,李刚读完高一就开始回乡务农。当时家里十分困难,没有一件农机具。处在生活困境的他,始终有个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幸福生活。2010年,村里几个小青年按关工委要求成立“四自”小组后,大家经常在一起学习讨论,研究创业之路。通过广泛学习,李刚的眼界逐渐开阔。他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就要走集约经营的路子。在认真分析,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后,他毅然决定发展农业机械化,成立农业机械合作社。

  “我觉得发展农业机械化组建合作社应该是个好项目。从农村劳动力现状看,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干不动了,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所以农村急需农业机械化;从农村经济发展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小康社会;从农机现状看,全村乃至全乡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全乡大型机械没有几台,远不能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李刚发起成立农业机械化合作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艰难起步,经营有方。万事开头难。一是部分农民不认可,怕受骗;二是资金缺乏,无力购买机械设备;三是缺乏技术。为了取得群众的信任,村党支部书记兼关工委主任付春涛及“五老”人员刘振海陪着李刚到各家各户做工作,宣传成立农机合作社的好处,通过工作取得了绝大多数农民的认可。同时帮他联系了贷款。这让李刚有了底气,创业的干劲更足了。

  2013年,他带头创办了该村第一个农机合作社,并担任法人代表,购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和一台收割机为农户耕地、收割,吸引32户社员加入,开展农机服务。不懂技术,就看书学习或向老师请教。农机坏了,就自己拆了装,装了拆。通过反复学习,现在他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机能手。

  为了做到规范经营,合作社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下设机收作业队、机播作业队、机耕作业队、平整作业队、机防作业队,统一收费标准合理调配农机作业,逐步走上了管理规范、操作专业的轨道。2015年合作社收入达130余万元,其中营业收入达40万元。“再算上集体采购种子化肥和农机作业的优惠,社员家庭收入比以前增加15%以上。社员农业机械利用率提高了19%。”李刚介绍说。

  自己富不算富。合作经营、创业带富,李刚想得更多的是全村的老百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将不遗余力地为新农村建设发挥才智,让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发展的成果。”面对未来,李刚充满信心,他要继续带领“四自”小组的青年拓宽思路,创新管理,提高合作社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实现村富民强的目标。

  王绍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线调查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三农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
越南将成立咖啡发展基金
2015/201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印尼将扩大数十种饮食品通过电商进入中国市场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借鉴B06“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2016-03-17 2 2016年03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