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舒鉴明 通讯员 汤妙兴
坚持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金山区漕泾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以法治国方针,深入推进基层单位刑事案件“零发案”创建活动的开展,赢得了社会治安形势的持续好转,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解决污水扰民问题
在推进创建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活动中,漕泾镇领导通过倾听民声、分解民忧的走访活动,认真了解群众反映的小区污水管道“堵、漏、溢”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根管道连千家,寸寸管道系民生。镇领导感到污水管道问题,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和城镇社区的平安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就是要顺应民心,脚踏实地为民排忧解难。
很快,在众多百姓的“提案”中,漕泾镇将群众最为期盼的截污纳管工程放到了优先解决的工作上。今年7月,截污纳管工程正式开工。随着3780多万元资金的投入,镇区内涉及的56个污染源,包括7条市政道路50多个企亊业单位和居民区的污水管道,全部进行更新。预计9月初,整个截污纳管工程完工后,镇区污水扰民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城镇功能和镇区市容得到优化,为平安建设增添色彩。
不让农民“望聘兴叹”
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的过程中,漕泾镇领导还发现,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发生的新变化,加上农村土地集约化生产的快速推进,过去农忙种地,农闲打零工的四五十岁的农村劳动力,如今在土地流转后成了失业农民,有的甚至或因失业返贫,有的还因此引发了社会矛盾。
农民企盼工厂招聘谋求就业。而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面对重学历、重技术的企业招聘要求,通常只能“望聘兴叹”。对此,漕泾镇为支持失地农民再就业,通过深化社会治理,打破传统的由企业单向开工种、求聘者却难觅岗位的招聘模式,改为按劳动力资源“准入”有关招聘企业,改变了劳动力供与求的关系,让农民成为招聘市场的“赢家”。在该镇近年来举办的几场招聘会,这种“看菜下饭”式的招聘法,实现了“需求对口”,仅8月份的一场招聘会,当天有79.8%登记应聘者被企业当场录用或与企业签订录用意向,而其中占七成左右的是当地农民和外来农民工。
创新了招聘模式,拓宽了百姓就业渠道,有效加快创业型城镇建设。今年上半年漕泾镇新增就业岗位596个,净增159个,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加。落实失业、无业、启航、协保、农村富余、农村就业、征地镇保七类人员就业3969人。与此同时,通过创优企业、职工就业服务工作,扶持18家创业组织成功举办了“创业之家”,为254人次开展了职业创业技能培训。
帮困工作“贴心贴肉”
为使帮困工作更加“贴心贴肉”,漕泾镇还在送温暖工程上想方设法提升服务水平,让特困人群分享治理红利。如稳步提升高龄老人福利水平,上半年为161名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金5.23万元;为1524名老人发放“幸福80”高龄津贴45.22万元;为2013名老人免费购买意外伤害险,为229名老人实施白内障手术,实现老年人白内障复明项目全覆盖。帮困送温暖帮扶款项211.94万元,帮扶5144人次,救济对象补助救助资金271.23万元。
漕泾镇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首家试点由第三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在原有的“六助”基础上,又增加了助餐、助洁、助急、助谈,使助老服务更优,亲情更浓,管理更精,全镇570多名高龄老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