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邵会长您好。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市八届农运会的举办背景。
邵林初: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稳中求进、真抓实干。近几年来,努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都市现代农业取得新发展,地产农产品生产供应稳定质量安全可控;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00元,位于全国首位。
本届农运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健身活动,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体质,展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风采。
记者:举办上海市第八届农民运动会是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市八届农运会开幕之际,请您就这方面内容谈谈感受。
邵林初:举办上海市第八届农民运动会是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本届农运会以“美丽乡村、魅力农运”为主题,为百万农民体育健身展示、交流搭建新的平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为此,市农委、市体育局和市农体协及有关部门与区、县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大量的工作。一是把握机遇。在全国进一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本届农运会秉承“创新、安全、简朴”的宗旨,坚持“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快乐”的体育精神,把农运会办成农民群众的体育节日,弘扬政治生态文明。二是把握原则。本着“淡化竞技元素、强化参与意识、优化农民健身特色”和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的原则,落实筹办工作,加强安全措施,做好媒体宣传,通过举办农运会宣传正能量,宣传农村全民健身成就和郊区新面貌。三是把握分寸。重大活动和各项比赛都精心组织、精细策划,开幕式既节俭,也要隆重,更要安全。
记者:近年来,上海郊区农民体育发展情况如何?
邵林初: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市委农办、市农委和市体育局的领导下,在各区县、镇、村的积极努力下,上海农民健身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先后举办了“百镇千队万人”系列活动、农耕运动会、村级排舞大赛、三人制篮球、秧歌、跳绳、乡村趣味田径比赛、广播操健身操比赛等。农耕运动会被市民体育大联赛组委会评为上海市最佳赛事,市农民体协获得全市两项“民生奖”和优秀组织奖。
我们还承办和参加全国农民体育赛事。2010年以来,先后组织乡镇参加全国农民跳绳、拔河、农耕、秧歌、象棋、风筝等比赛。与此同时,我们还承办了全国农民象棋赛、秧歌、乒乓球、全国乡镇特色田径比赛等。
记者:请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本届农运会的参赛队伍情况。
邵林初:本届农运会以各涉农区县乡镇和市农委机关为参赛单位;鼓励市民自愿报名参加有关自选项目的比赛,做到“月月有赛事,区区有项目”。全市102个乡镇参加,198支队伍参赛,1605个行政村和1000多支健身团队参与。赛事全部安排在各区县、乡镇,方便广大群众参与和观赛,达到“六千农民参赛,百万群众参与”。
记者:在本届农运会的赛事项目设置上,有何新的亮点?
邵林初:上海市第八届农运会将于2015年6月10日至11月举行。由市农业委员会、市体育局、市农民体育协会主办;宝山区人民政府承办;各涉农区县体育局、农业委员会、农民体育协会等协办;以“美丽乡村、魅力农运”为主题,秉承“创新、安全、简朴”的宗旨,本着“强化参与意识、优化农民健身特色、淡化竞技元素”的原则,坚持“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快乐”的体育精神,共设置广播操、健身操、一镇一品特色展示、农耕、钓鱼、龙舟、跳绳、拔河、门球、三人制篮球、乡村特色田径、农家乒乓球、农家游泳等12项赛事。
记者:本届农运会有何新的改革举措?
邵林初:农运会改革奖项设置,比赛不发奖金、不统计排名、不统计总分,以奖代牌、以评代裁,充分体现农民体育特色,如设置金穗奖、丰收奖、田园奖、展演奖、风尚奖、贡献奖、优秀组织奖、最佳赛区奖等。开幕式不搞文艺演出、不请明星歌手、不放烟火鞭炮,严禁铺张浪费,重在群众体育展示、重在农村特色展演。
记者:谢谢邵会长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也祝愿本届农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邵林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