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德育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让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在“欣赏”中自由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表达的内涵,从而达到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这是欣赏型德育模式理念的最好诠释。为了让德育真正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学校不断探索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对学校德育活动进行审美化改造,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而不是被“灌输”过程中主动接受价值引领。
“审美育人”借助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在欣赏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如:“我可爱的家乡”艺术作品展评,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家乡的可爱,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同时展望家乡的巨大变化和未来的美好蓝图。再如:“小导游中国行”,让参赛选手以PPT形式讲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感受祖国的自然美、人文美和历史美。
“创美育人”就是对教育内容教育过程进行审美化改造,一方面体现为“自由与创造”,旨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激发,自主管理机制的形成。如,让学生画“八荣八耻”图画,撰写以“成长的足迹”为主题的《一人一故事》等。又如,在“我与世博零距离”书画作品中,学生从生态、环保、和谐、美好等方面入手,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2010世博,并以丰富多彩的想象,展望了和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前景。创美育人的另一方面,体现为“交往、对话与体验”。如举办“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评选,让学生评价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开展小手牵小手活动,与名牌大学大学生对话等。
在教学方法上,老师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发展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老师开展教学的内容不仅限于素描、色彩、速写等,而更重要的是点拨自由发挥的能力,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学习色彩风景写生、金山农民画、油画等不同绘画风格,获得全新的视觉感受。
高中美术教学,不再是灌输式教育,而是善于指明方向,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绘画中,教师不能强求学生一定要学哪一种风格,而只需要强调速写最基本的要求,如动态、比例,线条等就行了。学生就可以自由发挥,就有自己的风格。速写教学的课堂不再是老师教、改、评的课堂,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在不断练习、体验、创作中形成具有自我特征的速写风格。学生发掘美、表现美的欲望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也在美的熏陶中享受快乐的教育。